面向東盟市場的柳州汽車城呼之欲出。
“產能過剩”的警報近日在汽車產業響起,但這并未動搖廣西柳州向200萬輛汽車產能沖刺的決心。
昨日,柳州市副市長王柳平在北京表示,當地龍頭汽車企業將在“十二五”期間投資超過700億元人民幣,以期在當地形成200萬輛以上的汽車產能,而且,“這里面包括新增一個40萬輛乘用車的整車項目”。
之所以不懼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產能過剩”危機,則與柳州汽車市場主要面向的是汽車產業欠發達、汽車主要依靠進口的東盟地區有關。王柳平在此間舉行的“中國-東盟女企業家創業論壇”新聞發布會上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到“十二五”末,柳州汽車產業年產值有望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
柳州是廣西“打造汽車制造基地輻射東盟”的重要城市,是中國七大汽車生產示范基地之一,擁有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470多家,總資產接近500億元,是“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
王柳平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柳州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同時擁有四大汽車公司整車生產線的城市,“一汽、東風、上汽和中國重汽等國內主要整車生產企業均在這里布點”。
王柳平告訴本報記者,面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的重大機遇,汽車龍頭企業再一次將目光聚焦柳州,并視其為開拓東盟汽車出口市場的“橋頭堡”。
“把中國版圖與東盟十國的版圖放在一起,柳州恰好處于兩個圓的交點和中心,對于中國企業輻射東盟地區具有重要的地域優勢。”王柳平說。
王柳平表示,與廣西相鄰的東盟國家中,既有汽車消費能力較強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又有汽車工業欠發達、市場潛力巨大的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同時,東盟十國主要為發展中國家,國民在選擇車型時更看重汽車的經濟實用性,柳州汽車工業正好適應這種需求。
近三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柳州對東盟出口額年均增速均在40%以上,占全市出口額的44%以上。即便是在中國出口遭受重創的經濟危機時期,柳州對東盟的出口依然逆市增長了2.3%。去年,柳州成為國內第三個邁入汽車產量突破百萬的城市,并最終實現汽車產量119.4萬輛,其中絕大多數是出口東盟的微型車車型。
“廣西長期以來與東盟國家都有經濟交往,但苦于多邊貿易經濟政策的拉動,貿易政策發展比較慢,中國-東盟自貿區協議簽訂以后,柳州在貿易障礙方面減少了很多。”王柳平說。
記者查閱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近期出臺的《關于支持汽車工業發展的政策意見》發現,《意見》提出要進一步擴大汽車出口,特別是對東盟國家的出口,并要求給予汽車出口企業出口信貸及資金補助等傾斜支持、汽車工業企業進口設備及產品出口的通關便利,簡化汽車產品出口檢驗手續,開辟出口外匯核銷業務快速通道,加快出口退稅審核速度。
貿易障礙掃清后,柳州開始大刀闊斧發展汽車產業,今年有望實現全市汽車產業總產值過1000億元,打造出柳州第一個千億元產業。
而根據“十二五”規劃,柳州要實現汽車產能突破200萬輛,形成涵蓋多種車型與發動機類型的汽車工業產業集群。屆時,這座汽車城的汽車產業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成為面向泛珠三角經濟圈乃至東盟的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制造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