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上來的熱氣烘烤著柏油路面,高溫天氣在2010年的夏天來得更猛烈。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拿著滅火器的車主,請不要好奇地停車觀看。第一,這樣不安全;第二,這樣的情景會越來越多。你需要的只是回家看看我們這組專題,了解一下自燃,然后遠遠地躲開它。
自燃,在字典里的解釋是物質在空氣中緩慢氧化而自動燃燒,但當我們在自燃前面加上汽車兩個字后,個中原因就開始“剪不斷,理還亂”。汽車自燃,究竟是誰之過?我們將這個專業的問題拋給了我刊的海外專家團隊
想回答誰有過錯?讓我們把視線從燃燒的車子旁移開,讓鏡頭倒退,來看看這輛車自燃前,都有過哪些經歷,明確地說是經過了哪些對象的手。
我們知道,一輛汽車誕生前,首先會通過設計師的手繪設計得到效果圖,然后根據圖紙制作油泥模型,隨后制造樣車,并拉到風洞進行試驗,最后將新車置于各種路況和惡劣的條件下進行路試,并對實車進行嚴格的碰撞測試和模擬撞擊試驗。
合格的車輛隨后被運到4S店,再由4S店賣到車主手中。而車輛經過首保后,車主開始對車輛進行定期排查、保養,到4S店或汽修店更換零部件、修理故障車輛,當然有的超級車迷往往還會到改裝店給自己的愛車提升性能。
汽車自燃是否與以上談及的這些主角都有關聯?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汽車廠商:正名之路依然漫長
趙先生于2010年3月18日在海馬4S店購買了一輛新普力馬,購車僅一個星期,就發現車輛有踏油門不行駛的現象。隨后在4S店檢查過兩次,均未檢查出任何問題。2010年5月7日下午,趙先生的車輛突然起火,發生自燃。經消防局鑒定,屬于車輛漏油引發火災,排除人為起火因素。趙先生認為該自燃屬于車輛質量原因,便第一時間通知了4S店,但并未得到任何答復。
事實上,趙先生的愛車雖然只是眾多汽車自燃車輛之一,但卻集中而鮮明地反映了目前汽車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一個突出矛盾:面對汽車自燃事故,私自改裝、保養不勤、使用不當等,一向被眾多汽車廠商認為是引起汽車自燃的罪魁禍首。但是,面對很多新車不斷出現自燃事件,消費者也紛紛質疑,是不是汽車本身就存在設計缺陷。
其實,即使有關自燃車型已經被召回,這種爭議聲也一直存在。美國國家火災調查協會(NAFI)火災及爆炸鑒定調查中心(CFEI)專業工程師理查德·H·舒爾茨(Richard H. Schulze)先生告訴本刊記者,2008年福特因為巡航開關故障容易引發汽車自燃,直接催發了汽車歷史上最大的召回案,最終導致1030萬輛福特汽車被召回。不過,與此相關的調查竟然持續近10年之久,福特第一批有故障部件于1991年被使用,而相關的召回到2008年8月都沒有結束,而且時至今日福特都沒有承認他們的汽車故障。
視線轉到國內, 2009年5月底,一名在河北翡翠島自駕游的Jeep牧馬人撒哈拉車主,在沙地上駕駛時車輛起火并燒毀。隨后,Jeep兄弟連征集到多個牧馬人自燃事件的案例,在網絡上發表了一系列關于自燃事故的描述、圖片和視頻,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評論。事件后期,國家質檢總局介入并發出了風險警示通告,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最終也獲許在中國實施美國總部制定的召回方案。但對于相關車型自燃背后的原因,各方依然各執一詞。
難道汽車廠商真的與汽車自燃沒有任何關系嗎?理查德先生向本刊記者透露,汽車自燃原因非常復雜,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汽車漏油很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汽車沖撞在所難免,尤其是車輛在事故中翻滾時會突然漏油,這個突發性漏油問題,目前汽車工業確實沒有解決。專業從事汽車維修的一些工程技術人員根據自己多年的修理經驗,也向記者坦言,汽車漏油背后的可靠性原因,確實和汽車產品質量不佳、材質或工藝不過關、結構設計存在問題有關。
事實上,這些看似瑣碎的汽車可靠性問題在國內相關的統計報告中也有一些數據上的反映。
今年年初,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車人網、清華汽車工程研究院聯合發布 “2009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該報告顯示,在相關“漏油問題”的投訴中,60%以上車主購車還不足3個月,這一調查結果不得不讓我們為廣大汽車消費者的安全捏了一把汗。而最新的“201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及服務質量投訴分析總結”進一步顯示,新車購買半年以內出現問題的投訴占到上半年投訴總量的6成以上,1年以內的新車投訴占到8成,這更加深了消費者對汽車廠商的可靠性質疑。
在本刊今年1月舉辦的“自主汽車品牌尋找質量進步路徑”座談會上,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召回管理部主任王琰曾基于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211起召回案例的分析,專門強調,因缺陷導致的火災隱患越來越多,應該引起整車和配套企業的足夠重視。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有很多汽車廠商認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如此驚人,而且汽車的整體零部件數量有3萬多個,沒有必要對少數汽車自燃事件太過較真。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曾透露,近幾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逐年增加, 到今年年底,最晚明年就能達到7500萬輛的規模,而且按保守估計,未來中國汽車保有量能夠達到4.9億輛左右,自燃車百分比極低。只是,對于每位車主來說,一旦發生汽車自燃,損失將是100%,一部新車可能在幾分鐘內變成一文不值的廢鐵,更嚴重的是,車主的生命安全誰來保障?
在與美國知名汽車自燃專家理查德(Richard H. Schulze)先生溝通時,他坦誠地告訴本刊記者,汽車制造商并不是自燃故障信息的主要來源,因為對于他們來說,任何一次的坦誠都會導致公司的財務損失。在美國,相關信息最好的來源還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或者像他一樣的汽車自燃專家。
看來,汽車廠商要為自己的產品正名,遠離可靠性質疑的泥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汽修店PK4S店:悲情劇目何時了
汽車平日發生故障,選擇哪里更換零部件或維修相對來說比較可靠?
零部件檢測機構的孫先生的建議是,如果要對自己的車輛進行保養,最好還是去正規的4S店,雖然費用相對高一些,但是4S店的配件質量相對可靠,而且擁有專業、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而路邊維修店配件質量參差不齊,可靠性沒有保證,維修技術往往也不到位。
同樣是更換零部件或者維修,消費者一般選擇去哪里?
筆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坐在自己旁邊的一位跑了20年出租的王先生。王先生撇嘴一笑,似乎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已準備于心:當然選擇路邊的一些小汽修店啦。“其實大家都知道路邊的那些汽修店配件質量不怎么可靠,可是便宜啊。4S店雖說零部件質量和修理技術都比較好,但是那里的價位太高了,而且還要等,一等就好多天。”王先生沒有等我問為什么,就已經吐露出了無奈的心聲。
記者的好友、資深汽車玩家付先生也表示:他玩車已經有很多年了,有一次車的一個油管出現了問題,便去路邊的一家汽修店進行修理。讓他大吃一驚的是,那里的維修工人連簡單的拆卸都不會,他后來一氣之下又換了另一家汽修店,但始終沒有選擇去4S店。談及原因,他的理由與王先生的說法大同小異。
作為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信息服務為一體的銷售店, 4S店有廠家的系列培訓和技術支持,對車的性能、技術參數、使用和維修方面都比較專業,配件質量也相對可靠,按照情理,理應成為眾多車主的首選保養之地。然而,4S店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恰成了路邊汽修店滋生的溫床。
“201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及服務質量投訴分析總結”顯示,2010年上半年,在投訴構成中,綜合投訴(同時有質量問題和服務問題)所占比例明顯提高,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5%。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服務質量問題投訴中,人員技術和服務態度問題比去年同期下降20%,而承諾不兌現、更換配件爭議等的投訴卻上升22%。
人員技術:屢修不好、不負責任等。
配件問題:供應不及時、型號不匹配、更換費用高、質保期爭議等。
服務態度:惡語相向、拖延解決、不按時交車。
承諾不兌現: 承諾的服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
就在4S店招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投訴之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如今汽配城發展迅猛,路邊總會有一些夫妻店、小作坊出現,請教專家后得知,這些地方常有假冒偽劣產品和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出現,串貨現象也比較嚴重。在這些質量參差不齊的路邊維修店進行相關保養,很難避免不會上當。專業汽修廠王師傅更表示,很多路邊維修店產品或配件質量不佳、材質或工藝不過關,很容易引起相關汽車漏油故障,進而危害車主安全。
記者還從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幾年前,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曾對汽車前照燈產品進行過專門的質量檢查,結果顯示,產品質量抽樣檢驗合格率僅為64.1%。而有關專家表示,漏油、漏液,電線老化,加裝大功率用電器(如汽車音響、大功率充電器、高功率大燈)或者線路接駁不當都比較容易引起汽車自燃,需要消費者平時多注意保養,及時更換相關零部件。
在呼吁消費者到正規店保養車輛的同時,我們更希望汽修店和4S店之爭能早日結束,讓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車主:劣質改裝隱患大
汽車玩家付先生后來告訴記者,自己買車后幾就去了改裝廠,先換了車燈。他還說:“很多朋友都對愛車進行過改裝。”
的確,對于很多新購車的用戶來說,改裝往往很快就會提上日程。他們喜歡給自己的愛車加裝防盜器、換裝高檔音響設備、改裝或加裝車燈,或者添加若干車載電器等等。但一些改裝由于未在專業的改裝店進行,沒有分析車輛的線路布置和具體結構,沒有計算相關線路的功率,很容易出現亂引電線,負荷大的地方不加保險,易摩擦處未有效固定等多種錯誤改裝。車輛一旦出現線路老化、過載、接觸不良或磨損,很有可能釀成自燃。
美國著名的交通安全技術公司總裁馬克·W·阿姆特(Mark W. Arndt)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專門強調,安裝不同的電子器件往往要求相應的電線尺寸大小與之相符,而且一定要安裝保險絲或者相關安全裝置,防止電線發生短路,釀成火災。車主在零部件市場安裝了電氣設備后沒有配備保險絲或者安全裝置,就容易出問題。他還反復強調,改裝電氣設備后,一定要換電線,否則原有的電線很容易起火。與此同時,電線的線路安排也非常重要,制造商與安裝工人要格外注意,因為線與線之間擠得太近很容易構成擦損和潛在的短路。
記者在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一個大型改裝廠采訪時還發現,同一類型零部件包括純進口產品、國內企業訂做產品,當然也有 “山寨”版,它們往往有不同價位,普通消費者很難通過外表去辨別它們之間的區別,所以想改裝車輛的車主一定要“做功課”,以免上當,同時不可貪圖小便宜,吃了大虧。
除了不要對汽車進行劣質改裝以外,從事零部件檢測的孫先生還建議車主經常對汽車作日常檢查,夏季不要在車內放置易燃物品,停車時盡量選擇陰涼處。馬克·W·阿姆特(Mark W. Arndt)則專門提醒車主停車時要確認車下無易燃物。 來源:《品質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