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篇之一·生意經
360生意經:圈地運動與癌性擴張
近日,百度要求鳳巢(百度搜索營銷管理平臺)用戶安裝安全插件,以檢驗瀏覽器的安全性。而360以用戶名義,給予這個插件以 “網友差評”標簽,并通過其系統,認定該插件為“偷拍插件”。然后,在360安全衛士的“清理插件”功能下,直接誘導和恐嚇用戶卸載該插件。
360憑什么將百度這個插件定義為“偷拍插件”?憑什么要用戶卸載?事實上,全球其他所有瀏覽器均對上述插件無異議。
獨立調查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360軟件 (含互聯網服務)產品,涵蓋安全防護(安全衛士、手機衛士、殺毒等)、操作環境(瀏覽器、桌面、軟件管家等)、工具軟件(五花八門)、游戲平臺、導航搜索和電商網站等,“如果把電腦系統比作軟件產品的運動場,從安全角度看,安全防護產品是裁判員,其他產品則是運動員”。
很顯然,360兼具裁判員、運動員雙重身份。
做為裁判員,360能否公平對待同場競爭的運動員(競爭對手)和看臺觀眾(用戶),是人們判斷其價值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們無法想象,微軟會通過Windows產品不斷提示用戶IE才是安全的瀏覽器、借網民的名義指控Google搜索是釣魚網銀的幫兇、騰訊電腦管家是最差的安全防護產品;我們無法想象,微軟通過Windows產品把用戶安裝的所有瀏覽器的默認首頁都強行設定為自身的官方網站;我們無法想象,微軟會通過Windows產品向全球電腦秘密下達卸載Chrome瀏覽器的指令;我們無法想象,微軟Bing搜索引擎盜用Google搜索引擎的結果數據。”獨立調查員說,“是的,善良的人們無法想象,更無法接受這一切,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對此都會嗤之以鼻——‘我們絕不這么干!’”
獨立調查員認為,360有兩條“成功密鑰”,第一,是以“民事訴訟8連敗”為代表的發展模式:先踩法律底線,以求先發展——在中國,360鉆了品牌與道德成本太低的空子;第二,就是以安全和免費名義 “綁架”用戶,然后以安全裁判員的身份,展開“競爭”。
以“永久免費”為口號,360安全衛士及其關聯產品很快占據較高市場份額。
“電腦安全性評分”是360安全衛士最重要的基礎性功能。360安全衛士會自動掃描客戶端所在系統的“安全隱患”,不符合360“安全標準”要求的就扣分,但評分標準和權重并不公開。
比如全新安裝的Windows7,在開啟自動更新、尚未安裝任何第三方軟件前,360安全衛士對其安全評估結果竟是0分 (滿分100分)。這個0分意味著什么?Windows真的很不安全?實際測試發現,根據其安全警示清單一項一項 “優化或修復”后,評分逐步增加,但始終處于低位、不到60分,直到“優化瀏覽器”并“鎖定首頁”后,安全性評分迅速接近滿分!事實上,所謂“優化瀏覽器”就是“安裝360瀏覽器并設定為默認瀏覽器”,“鎖定首頁”就是“修改首頁為360導航”。
需要修復的項目還有 (不限于):卸載“差評插件”百度瀏覽器工具欄、優化IE(實為篡改IE的首頁、標簽頁、默認搜索引擎為360的有關服務)、刪除收藏夾中對手的項目(百度、騰訊、谷歌等)等等。
360安全衛士甚至曾偽裝成微軟 Windows補 丁 安 裝 程 序KB360018,以“IE6內核升級”的名義欺騙用戶安裝360瀏覽器。國外權威技術網站SystemExplorer已將360的這個假冒微軟系統補丁文件定為“100%安全威脅”,從而使后者遭遇微軟調查。
尤其是360安全衛士在評分后的“一鍵修復”功能,更是其占領市場的利器。其借助傻瓜式的“一鍵修復”,導致用戶在電腦上用什么、不用什么,都由360安全衛士說了算,至于是否都與安全性有關,一般用戶自然看不出門道,相反還會對360的這些“強奸”行為“感恩戴德”——這些用戶原本連安裝或卸載軟件的操作都不熟練,而360安全衛士就是一臺“傻瓜相機”。
事實上,360安全衛士不只是一臺“傻瓜相機”,其云安全數據中心動態控制著一切,可以根據360自身需要更改其軟件資料庫、評分標準和權重,隨時準備向對手發起“云查殺”以保護自身利益。
獨立調查員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360的發展路徑,即從360軟件產品底層技術構架開始,埋下不同于所有互聯網公司發展的“癌變基因”,然后,此“癌變基因”通過浸潤,向操作環境領域發展,再向工具軟件、游戲平臺發展,最終進入真正的互聯網領域——導航、搜索、電商網站,以及電商網銀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