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暗訪惠州一非法臘肉加工窩點,發現死豬肉熏制后——— 每天1噸問題臘肉流入市場
問題豬肉加工成臘肉之前要先浸泡一兩天。楊大正攝
浸泡池加亞硝酸鹽。楊大正攝
分割豬肉。楊大正攝
等待打包處理的臘肉。楊大正攝
■關注年關餐桌安全
◎南方日報記者歷時一周,對惠州惠城區汝湖鎮一個非法臘肉加工窩點進行暗訪,調查后發現,在這個面積不到500平方米的非法加工窩點,近期每天至少有1噸問題臘肉流向市場。
◎倉庫有一臺真空包裝機,包裝機四周擺放著等待打包的臘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姚氏臘肉”的標簽和包裝袋。在這里,一塊塊臘肉放進打包機,僅僅20秒時間,搖身一變就成了經過QS質量安全認證的品牌臘肉。
◎業內人士報料說,混搭太正常了,很多批發市場都是這么干的。這是臘肉批發行業的“潛規則”。最保險的做法是,先申請一個名牌臘肉的某地總經銷,自己印制包裝和質檢標簽,用于夾帶大量“私貨”,真假混合一起賣,絕對安全不會出事;更有甚者,直接自己包裝,賣的全是問題臘肉。
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掃把放在砧板上,腐爛發黑的豬肉浸泡在發臭的水池中……如此惡心的一幕不是出現在熒屏上,而是南方日報記者在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一個非法臘肉加工窩點暗訪時所拍攝的真實場景。
在臘味加工廠門口,一袋袋用大號蛇皮袋打包好的臘肉正在裝車,發往東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的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經過層層中轉,最終擺上餐桌,吃進腸胃。
南方日報記者歷時一周,對惠州這個非法臘肉加工窩點進行暗訪,調查后發現,在這個面積不到500平方米的非法加工窩點,近期每天至少有1噸問題臘肉流向市場。與此同時,另一個可怕的事實也被揭開———問題臘肉大搖大擺流入正規市場,經過真空包裝后,年前非常暢銷。
臭豬肉熏制成問題臘肉
根據知情人士林飛(化名)的指引,這個非法臘肉加工廠位于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下圍村,距離廣惠高速公路汝湖出口不到1公里,除了裝卸豬肉的車輛進出外,這個小四合院由圍墻、鐵門封閉與外界隔絕,廠里則在進行問題豬肉加工熏制。
1月4日,記者以附近磚廠食堂要采購臘肉為由,敲開了這扇緊鎖的鐵門。院子里1輛面包車正在裝貨,這輛掛著東莞牌照的7座面包車至少裝了10袋臘肉,目測估計每袋約100公斤。除此之外,院子里擺放的兩排鐵架子也密密麻麻掛滿了臘肉。
記者觀察后發現,這個窩點大致可按功能分為5個區:進門右側是分肉浸泡區,7個大臭水池堆滿了發黑發臭的問題豬肉,還可以發現有蒼蠅趴在豬肉上,空氣中彌漫著腐爛發臭的味道;浸泡區有一扇門通往冷凍庫,也是由一把大鐵鎖把住,發電機轉動發出“轟隆隆”的響聲;與冷凍庫相對的是臘肉煙熏區,有8個編號的小烤房,每個小烤房約有8—10個小煤爐;臘肉在烤房熏好后,運往院內的包裝區過秤和裝袋;老板和工人的吃住也在院子里,里面總共有8個人,一個操著湖南口音的男子自稱是老板。
知情人士林飛自稱,曾在這個工廠打過工,對窩點情況相當熟悉,他描述了問題豬肉熏制臘肉的簡單過程———老板從外面聯系問題豬肉,大約三五元錢一斤,這些豬肉大多是病死的問題豬,送到窩點后用亞硝酸鹽在池子里浸泡兩天,然后涂上香精和色素,熏上一晚就可變成外表非常光亮的臘肉。
“條肉12塊,排骨10塊,豬腿9塊5。”工人告訴記者。但面對記者的突然來訪,老板顯得非常警惕,多次驅趕記者離開,要求看到食堂承包合同書后,生意才可以談下去。“我們這里一般人不敢進來的。”
1月5日上午,南方日報記者隨同汝湖鎮執法人員再次前往該窩點。汝湖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個無證經營的非法臘味加工窩點,未辦理食品衛生許可證、生產經營許可證。
“低于市場價這么多,這些豬肉怎么來的?是不是問題豬肉和病死豬肉?”面對記者的提問,老板有些慌張:“問題可能有一點,但是應該不是病死豬肉。”
“到底是不是病死豬肉?應該不是還是絕對不是?”面對記者的追問,老板尷尬地說,“應該不是啦,至于絕對不是,我就不敢保證了。”
而在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基因分析室主任樊福好博士看來,如此黑作坊熏烤出來的臘肉可能是“有毒臘肉”。
喬裝入市廉價打進超市
1月4日,南方日報記者一路尾隨在黑窩點裝載臘肉的面包車,沿著高速公路來到東莞市大朗鎮信立國際農產品貿易城。
面包車最終把從惠州汝湖鎮運來的臘肉卸在了貿易城臘味區橫六路35號的湖南姚氏臘味總經銷的店里。記者上前詢問價格,和之前在汝湖鎮窩點的報價一致。看店的小伙子稱:“臘肉都是從湖南運來的,是湖南名牌臘肉,已經通過QS質量安全認證。”
隨后,記者看到店員將惠州運送過來的臘肉拉往市場旁邊的一個小倉庫,在里面進行再次包裝。在這個面積約50平方米的倉庫里,四處堆滿了臘肉,倉庫里同樣設置了一個冷庫。
倉庫還有一臺真空包裝機,正在忙碌地工作。包裝機四周擺放著等待打包的臘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姚氏臘肉”的標簽和包裝袋。在這里,一塊塊臘肉放進打包機,問題臘肉搖身一變,僅僅20秒時間,就變成了經過QS質量認證的品牌臘肉。
隨后,南方日報記者在信立國際農產品貿易城臘味區看到,這里大概有100多家檔口,家家門口掛滿了臘肉、臘豬耳朵和排骨用于展示,前來采購臘味的人絡繹不絕,車輛裝貨卸貨,一片繁忙景象。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這里的臘肉售價遠遠低于市場平均價格。南方日報記者在廣州和東莞的多家超市看到,真空包裝的臘肉價格一般不低于28元/斤,而這里的臘肉每斤售價僅為12元左右。
1月5日下午,臘味區的店鋪發現記者在拍照,就匆匆關門,門口展示的臘肉剎那間無影無蹤。在臘味加工行業摸爬滾打七八年的林飛稱,對這里也相當熟悉,“1斤新鮮肉都買不到,價格這么低,老板難道會虧本?問題豬肉(加工的)才可以賣得這么低。”林飛透露,“150多家臘味店,質量過硬的沒幾家。”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位于東莞市大朗鎮的信立國際農產品貿易城總投資7億元,號稱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配套最完善的綜合性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也是目前東莞市區唯一一家大型綜合農批市場,入場經營商家超過1400多家。
信立市場里的湖南姚氏臘味總經銷工作人員面對記者質問表示:“所賣的臘肉大多是從湖南配送過來品牌臘肉,只是偶爾夾帶點自己加工的(臘肉)。”
“混搭太正常了,掛羊頭賣狗肉,很多批發市場都是這么干的。”林飛說,這是臘肉批發行業的“潛規則”。最保險的做法是,先申請一個名牌臘肉的某地總經銷,自己印制包裝和質檢標簽,用于夾帶大量“私貨”,真假混合一起賣,絕對安全不會出事;更有甚者,直接自己包裝,賣的全是問題臘肉。
據汝湖黑窩點老板介紹,臘肉還送往深圳和惠州等地。林飛還透露,一到年關,臘肉非常暢銷,有些臘肉甚至流入了超市。
為牟暴利黑窩點打而不死
批發市場和超市如何建立臘肉質量的把關制度?信立國際農產品貿易城的一位管理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平時對食品安全也有監管,但“查了又開,我們人手不夠,管不了那么多。”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被查了也會卷土重來。”林飛待過的黑作坊曾有一年內遭人舉報而被查處過三四次,但每次都是罰款了事,“執法人員前腳剛走,熏烤爐馬上就生起了火。主要是利潤太大,老板一年輕松可賺上百萬元,雇傭的工人最低每月也可以拿到三四千元。”
像林飛這樣的熟工,老板愿意開出十萬八萬的年薪,盡管從事這個行業已經七八年,但良心不安的他毅然決定離開。
據知情人士透露,問題豬肉加工臘味的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在上游,有專門低價提供病死豬肉的商販,黑加工窩點的老板為了降低成本,往往還會配置冷庫在夏天進行囤貨。“天氣熱,病死豬更多,價格略低,甚至3元(一斤)都能買到。”
問題豬肉購買后,黑加工窩點就會購買廉價的亞硝酸鹽,將分割好的豬肉進行浸泡,一兩天后涂上顏料進行熏烤,然后打包流入市場終端。“亞硝酸鹽很便宜的,20多塊錢可以買100斤,對人體是有毒的。”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接受采訪時稱,由于亞硝酸鹽具有咸味而且價格便宜,常在非法食品制作時用作食鹽的不合理替代品。小作坊、小加工廠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使用亞硝酸鹽過量的情況比較多,很有可能誘發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肝癌等癌癥。
“一般來說,病死豬肉加工成臘肉,一般都會熏得很干,這樣才不容易露出馬腳,正常情況一般是1斤鮮肉熏7兩,1斤病死豬肉只敢熏半斤左右。”林飛說,“按照每斤4塊的進價,每斤12塊賣出,每斤可以賺2塊錢。主要是操作簡單,量做得多,一天至少加工三四千斤臘肉,還是相當賺錢的。”
來自湖南的林飛幼時非常喜歡吃媽媽熏制的臘肉,香辣可口。但他和問題臘肉打交道七八年后,已經不敢伸筷子去碰餐館里的臘肉,即使過年在餐桌上看到自家熏制的臘肉,想想也會覺得反胃,毫無胃口。
問題臘肉加工流程
1.老板從外面聯系問題豬肉,大約三五元錢一斤,這些豬肉大多來自病死豬。
2.到窩點后,問題豬肉用亞硝酸鹽在池子里浸泡兩天,然后涂上香精和色素。
3.熏上一晚,這些豬肉就可變成外表非常光亮的臘肉。
●南方日報記者楊大正實習生白靖利惠州、東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