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三聚氰胺事件賠償基金運作情況終于對外公布,但業界對此質疑卻并未隨之停止。
近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下稱“中國乳協”)和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壽”)通報了嬰幼兒奶粉事件醫療賠償基金的管理及支付等情況。
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以后,中國乳協協調有關責任企業出資籌集了總額11.1億元的嬰幼兒奶粉事件賠償金。通報稱,賠償金的用途之一是設立2億元醫療賠償基金,用于報銷患兒急性治療終結后、年滿18歲之前可能出現相關疾病發生的醫療費用。
這份通報稱,將2億元醫療賠償基金委托給中國人壽代為管理,自2009年7月31日基金正式啟動至2011年4月30日,中國人壽累計辦理支付1794人次,支付金額1048萬元,基金銀行賬戶余額1.92億元。
另外,賠償金被用于發放患兒一次性賠償金以及支付患兒急性治療期的醫療費、隨診費,共9.1億元。截至2010年底,已有271869名患兒家長領取了一次性賠償金,由于信息不準確或不完整查找不到,目前還有極少部分患兒家長沒有領取一次性賠償金。
不過,這份通報公布之后,業界質疑中國乳協的通報澄而不清,存在明顯疏漏。
北京華歡律師事務所律師彭劍對記者表示,上述通報對醫療賠償基金是否是按照基金管理條例進行設立和運作未作說明,而在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主辦的中國民間組織網的“基金會信息”欄目中查不到“醫療賠償基金”等與三聚氰胺毒奶受害患兒賠償有關的基金會,如果上述醫療賠償基金未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來進行運作,那么就僅有基金之名,無基金之實。
“這么大的一筆資金,幾年下來光利息就應該是很大的一筆數目,但是這份通報并未進行說明。”彭劍認為,上述通報澄而不清、存在明顯疏漏,如1.92億元的醫療賠償基金余額中,本金和利息所占比例各為多少這份通報并未公布,9.1億元的賠償金的發放原則、余額、已支付數量都未明確公布,271869名患兒家長領取一次性賠償金金額的標準并未公布。彭劍曾代理多起三鹿毒奶粉受害者索賠事項。
北京市佳法律師事務所律師蘭志學也認為,這份通報公布的信息并不多,內容透明度不高。蘭志學曾向國務院寄送相關三鹿毒奶粉受害者賠償方案的相關建議。
記者將上述質疑內容通過手機短信發給中國乳協理事長宋昆岡,截至發稿尚無回復。
據各大上市乳企公開資料發現,各大乳企出資比例不一。
蒙牛乳業(02319.HK)2008年年報顯示,2008年12月,公司持有50%的合營公司內蒙古蒙牛阿拉乳制品有限責任公司向醫療補償基金作出合共人民幣997萬元的供款。伊利股份(600887.SH)2008年年報顯示,其支付的嬰幼兒奶粉賠償基金款為4463.33萬元。光明乳業年報顯示,其2008年支付的嬰幼兒奶粉患兒基金為404.71萬元。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230.HK)在港交所上市時發布的招股書顯示,其委托中國乳協做出相關的補償已支付6120萬元。圣元國際(SYUT.NYSE) 2009年年報中披露,公司已經向中國乳協出資230萬美元來解決現有和潛在的索賠。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各家企業出資比例應該主要是按照2008年1~8月銷售量來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