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綜合報道】 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國牛奶消費信心至今未愈。有業內人士甚至直斥中國牛奶標準“全球最差”,“是世界乳業之恥!”
6月15日,前在福州舉辦的“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期間,中國奶協有關人士建議,對巴氏殺菌鮮牛奶(又稱“巴氏鮮奶”,相對于超高溫滅菌的“常溫奶”)生產企業,國家應給予政策及經濟扶持,逐漸恢復巴氏鮮奶主導市場的地位。
目前執行的中國乳業行業標準,不僅被與會代表批為增大乳品安全風險,甚至被斥為世界奶業之恥。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中國乳業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是全球最差標準,政府應倡導巴氏鮮奶。
在我國乳業行業標準中,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200萬個/毫升。“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王丁棉炮轟該標準,并稱它是遭到大企業利益挾持的結果。
“標準是行政部門領導說了算,不是專家說了算。”曾4次參與國家乳業標準制訂的西部乳業發展協作會執行副會長魏榮祿感慨,專家們通過的標準送審稿,遠嚴于最后頒布實施的標準內容,現行標準中原奶細菌數最大值為200個/毫升,由于存在有害菌,顯然不安全。
魏榮祿還指出,現行標準只限于產品標準,未來必須制訂專業術語標準和生產工藝標準,以杜絕類似“純牛奶”卻含添加劑的怪象。
但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則認為,中國奶業現狀取決于國情,同時披露現行標準門檻低系因農業部顧及散戶奶農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