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業和信息化部與發改委聯合發布《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2009年修訂)》。這是自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我國首次就乳業的發展規范等問題做出重大調整。新政策最大的變化在于,新建乳制品項目可控奶源占比從30%提高至40%,大幅提高了奶業企業擴張成本。同時,還原奶徹底被禁。
可控奶源要求提升至40%
修訂后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大幅提高了乳業準入門檻。規定進入乳制品工業的出資人必須具有穩定可控的奶源基地,且現有凈資產不得低于擬建乳制品項目所需資本金的2倍,總資產不得低于擬建項目所需總投資的3倍。新建乳制品加工項目穩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產生鮮乳數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擴)建項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 75%。
不過,修改后的政策強調企業奶源須“可控”,而不是“自有”。這可能在執行層面出現不同理解。
對此昨日有乳業專家指出,只有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的奶源才能是可控的。乳品企業有自己的牧場是最理想的狀態,但是鑒于目前國內的條件,這一要求對一些規模較小的乳品企業來講確實門檻很高,所以國家在政策上降低了標準,允許有彈性存在。
但該專家指出,關于“可控”的概念,在今后執行時,企業與監管方可能會各執一詞。
企業擴張成本提高
此前,政策中新建加工基地可控奶源要求為30%,此次調整,將相應提高新建項目成本,為企業擴張增加難度,蒙牛與伊利所受影響會很大。
據了解,光明的自有奶源占95%,三元也達到80%-90%,而蒙牛和伊利自有奶源的比重相對較小,但他們也都表示要加大自有奶源的建設。在近日中糧入股蒙牛的發布會上,蒙牛董事長牛根生就曾透露,與中糧合作最希望從建設上有奶源上開始,未來將不斷加大在上游奶源的建設。
新產業政策還對企業兼并重組提出明確支持,鼓勵企業通過資產重組、兼并收購、強強聯合等方式,加快集團化、集約化進程。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堅持股權多元化,防止惡意并購,避免行業壟斷。
液態乳用還原奶徹底被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產業政策規定,液態乳生產企業100%使用生鮮乳,配方粉生產企業所用原料50%以上為生鮮乳。這意味著,還原奶被徹底禁止。
還原奶的爭議由來已久,據了解,液態乳包括UHT奶(超高溫瞬時滅菌奶)和巴氏奶,以前的政策沒要求UHT奶100%由生鮮乳制成,可以用一些奶粉,但必須標明。
但是根據新政策,今后奶粉制成的液態奶被徹底禁止,奶粉只能用來做冰激凌、干酪等。
新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2009年修訂)》是對原《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乳制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進行的整合修訂,新政策實施后,原《乳制品加工行業準入條件》、《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