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市第一次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來選拔早餐示范工程的精英,并將對精英們給予政府最高級別的資金支持。200萬-400萬元雖然不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但是在政府榮譽和資金支持“雙管齊下”的情況下,這個榮譽的分量可想而知。盡管2002年-2004年已有5家早餐示范企業獲得三年貼息貸款和免稅的優待;去年也有被商務部相中的一家本市企業得到政府獨家贊助;但像今年這樣通過公開招投標“競選”的局面,還是頭一回遇到,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
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2-3個名額,參與投標的企業又都在百姓心中自有桿秤,但是,由政府和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卻非要給群眾的眼里揉進點沙子:把一家在行業內鮮為人知,又不符合資質的企業生拉硬拽進來,變成北京市“早餐示范工程”的中標入圍企業。
雖然最終的中標結果還有待于時間的考驗,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次因為這家“劉羅鍋”,讓參與北京市早餐示范工程招標評審的專家和政府官員們背上了黑鍋,也讓承辦機構背上了罵名。早餐招標是否“公平、公開、公正”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不管此項評審工作中存在“內鬼”也好,還是投標企業營私舞弊也罷,總之,希望政府主管部門盡快給980多萬需要每天在外進食早餐的消費者一個可信賴的說法。
早餐示范工程是一個誠信示范工程,也是政府部門承諾為百姓解決的貼心順民工程,不能任由政府部門或者專家團中的個別人去隨心所欲地“變魔術”,更不能被那些眼睛只盯著政府補貼的企業所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