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法:
火鍋辣度要有標準了
美食點評網的數據顯示,目前沈陽中等以上規模的火鍋店或以火鍋為主營項目的餐館門店超過了1000家,其中九成以上主營麻辣火鍋。
飄滿紅油和辣椒的湯料在鍋里沸騰著、翻滾著、噴著刺鼻的辣氣……辣得齜牙咧嘴,吃得縮脖聳肩,又是哈氣又是吸氣……
有人不怕辣,有人怕不辣,有人辣不怕。最近,有媒體報道說,《火鍋底料國家標準》有望年內出臺。其中,最特別的是對火鍋的辣度進行分級,以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
反應:
好不好吃是真格的
昨日中午,記者隨機走訪了幾家火鍋店。
“哈哈,有意思,火鍋有多辣,還能分出等級來?”“以后我去吃火鍋,不用說微辣了,直接喊三級? ”
“每次去火鍋店,都點微辣的?汕皫滋烊サ哪羌业辏⒗北任乙郧俺缘睦倍嗔,根本抗不住。如果有標準了,各家店的辣度能統一,我們吃起來就放心了。 ”遼寧歌舞團的崔女士這么說。
“畢竟是吃的食品,不是機器零件。我要是嫌不辣,喊一嗓子,讓服務員加點辣不就結了,專門弄個辣的標準沒啥必要。”在沈陽北行市場經銷調料的大周挺爽快。
有“美食家”之稱的吳老說:中餐講究的是神似,衛生可以標準化,味道根本不可能量化。
和平區太原南街的一家火鍋店,大廚姓劉,貴陽人,每天經他手處理的辣椒至少要幾十斤。“多辣的東西我都能做出來。”但對火鍋的辣度按分級標準制作,劉大廚還是感到有些為難。“那該怎么做呢?我每天要用好幾種辣椒,以哪一種為基準呢?再說,各家廚師也有不同的喜好。我愛用五葉椒和朝天沖,隔壁那家廚師專用七葉椒。辣也分好多種啊,就是同一種辣味,同一種辣度,兩個廚師肯定做不出一樣。 ”
思考:
應該把功夫下在食品安全上
目前國際上只有辣椒的辣度標準,共分15級。全球辣椒貿易中,使用這種標準衡量辣椒及其制品的質量。
中國餐飲服務大師、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虹薇告訴記者,辣椒的辣度標準對供貨商和廚師的意義更大。烹飪中,用什么料、怎樣搭配、誰主誰次、分量多少、下鍋順序和時機、受熱時間長短,對辣味的形成至關重要,使用的準則又全憑廚師個人經驗來靈活掌握。美食講究千店千味,還要注重符合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同是川菜,在北京是北京的味,在沈陽是沈陽的味,廚師一定要按當地人的習慣及口感適當調整麻辣料的使用,這樣生意才好做。制定火鍋底料的國家標準本身是個好事,但不能忽略了火鍋的特色和地域文化。
張虹薇認為,應當在食品安全上下功夫。比如,傳統工藝的麻辣火鍋重復使用的老油問題和石蠟問題,應該好好研究一下,該不該用,如何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