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酒文化研究學會和鄭州市酒類協會人士提供的辨別純糧酒的方法及試驗效果圖
酒廠
勾兌“純糧酒”被曝光
原酒加了酒精和水后,還要加上各種香精香料優化口感
香精香料廠稱其生產的添加劑銷往酒廠了,那么,酒廠有沒有用這些添加劑勾兌白酒呢?
在成都的全國糖酒會前后,一些酒廠不時邀記者前往參觀,記者親臨幾家酒廠生產一線。接過從蒸鍋里流出來的純糧酒品嘗,有股淡淡的苦味,沒有在商店里買的同品牌酒好喝,體會不到醇、綿、柔的口感。
廠家沒讓參觀勾調部門,酒是如何調的記者不得而知,而調酒師們也不愿透露他們勾兌的技術和商業秘密。
不過,一些酒廠的調酒過程,還是被央視記者拍到并曝光。
四川省邛崍金穗實業公司用的是純糧全固態發酵工藝釀造白酒。根據國家標準,這種白酒是不準添加任何非白酒發酵物質的。然而,在該公司調酒間,調酒師把食用酒精、水和原酒混和好后,又拿出一個小針管,往里面加了些東西。調酒師說這是冰醋酸,原酒里加了酒精和水后酒的味道就淡了,口感無法達到消費者的要求,要優化口感,秘密就在于加上各種酸類或者酯類等香精香料。在調酒間的柜子里,還存放有20多種香料添加劑。
在四川邛崍、瀘州、宜賓等地,成都市坤寧酒業有限公司、四川省瀘州造酒廠、四川宜賓醉翁酒業有限公司等也被發現用這種方法勾兌白酒。
對于這一現象,7月18日,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發布的《四川白酒產業發展調研報告》中坦承,2012年以來的白酒“塑化劑”和“添加劑”事件,暴露出該省部分白酒企業生產質量安全意識方面的隱患,對該省白酒產業發展造成重大沖擊。協會要求行業“排除諸如白酒‘塑化劑’、‘添加劑’風波的隱患”。
行業協會
酒里加香精已是“潛規則”
新工藝釀酒并沒有錯,但硬要冒充“純糧酒”,則是欺詐消費者
用酒精和各種添加劑勾兌“純糧酒”,這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
鄭州市酒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云旺自稱“做好了被眾多酒廠罵的思想準備”,他在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說,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是用傳統工藝釀造,20世紀60年代,由于糧食供應緊張,為節約用糧,白酒行業開始探索用代用原料生產白酒,稱為新工藝白酒。而新工藝白酒,就是以食用酒精為原料加添加劑兌制的白酒。新工藝釀酒并沒有錯,但以新工藝酒冒充“純糧酒”,則是不對的。
張云旺說,現在市場大行其道的新工藝白酒,屬于對傳統固態法白酒香型的效仿,由于工藝決定,質量上始終落后于固態法白酒,只能生產出中、低檔白酒。這些檔次的白酒,實質上多不是糧食酒,而是水、酒精和醇、酸、酯、醛等類香精香料的排列組合。如:濃香型白酒=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醬香型白酒=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正丙醇+乙縮醛+……在酒水里加這些添加劑已成為行業潛規則,不加這些,酒的醇、綿、柔等口感就淡了,加了才能達到平衡。不少消費者認為,掛杯的酒是陳釀好酒,其實,用丙三醇就可以使酒有掛杯的效果,消費者喝的外包裝上標示的“某某年陳釀”,難說不是浮云。
“廠家在外包裝上不標示‘純糧固態發酵’,不把添加劑和酒精標示出來,是為其銷售‘純糧釀造’等打掩護,完全是欺詐消費者。”張云旺說。
檢測機構
現有手段缺乏有效監督
白酒里加的添加劑和酒精用機器是查不出來的
記者調查發現,用純糧生產的原酒價格在1.8萬~3萬元一噸,食用酒精3000元一噸,僅有原酒價格的1/10至1/6,而用于勾兌的香精香料價格約一兩元一斤。用酒精和香料勾兌的酒以“純糧酒”價賣出,利潤可觀。
這么多酒打著“純糧酒”的名義“掛羊頭賣狗肉”,難道就不怕受到懲罰?記者調查發現,此領域的技術監管尚存在盲區。
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測鄭州站、國家食品飲料酒類商品消費爭議檢測鄭州站兩位專家告訴大河報記者,酒里加的酒精和人工制造的添加劑,其分子量和自然生成的是一樣的,區分不出來,所以,白酒里加的添加劑和酒精用機器是查不出來的。
檢測部門面對這種行為束手無策,市場亂象可想而知。早在2005年,國家酒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鐘杰、羅健、陳鑫在《白酒生產中甜味劑的正確選擇和使用規范》一文中就指出,市場上幾乎沒有任何中、低檔白酒產品標簽標識標注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名稱,都怕承認后影響產品銷售和遭遇同行指責。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情況仍然如此。
如何辨別
按比例加水后觀察顏色
如果是純糧酒,酒水會變成渾濁的乳白色
市場亂象一時難以治理,有沒有簡便的方法來鑒別喝的酒是不是糧食酒呢?
鄭州市酒文化研究學會的陳文先生和鄭州市酒類協會提供了一個水試驗的方法,可供參考:在透明杯中按1∶1的比例加入酒和水,如果是純糧酒,酒水會變成渾濁的乳白色,這是因為,析出的乳白色物質為高級脂肪酸,是一種營養物質,當酒體加水后酒精溶解度降低后析出。將高端白酒按此比例加水后,杯里的酒水也會變成乳白色,但其中卻夾帶著少許藍色,這是含有外來香料和酒精的緣故,說明糧食成分少,外來酒精、香料在光下有失光現象,從而出現淡藍色。將低檔酒按同比例加水后無變化,這是酒體中不含糧食成分的緣故。
□首席記者孫斌文圖
(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