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琳瑯滿目的食品貨架上,兒童的、孕婦的、男人的、女人的食品五花八門,但唯獨針對老人的食品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多以麥片、核桃粉、芝麻糊等糊粉類出現,很多并不符合老年人的營養需求,比如有些中老年麥片確實細碎易于消化,卻添加了大量的糖;中老年點心油鹽嚴重超標,會帶來諸多隱患;有些食品甚至抓住老人長壽心切的需求,打著保健品的幌子,以上百倍的價格賣給老人……就連中國老年學會老年營養食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蔡同一教授都不禁感嘆:一個步入老齡化社會、擁有1.67億老年群體的國家,卻難買到真正意義上的老年食品!
很多老人為買吃的“犯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目前共有60歲以上老人1.67億,占人口總數的12.5%;其中65歲以上老人1.13億,占人口總數的8.5%。但這個龐大的群體該吃啥,聰明的商家似乎關心地不太夠。
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市8家大型超市發現,兒童、孕婦產品都有專門的貨架,老年食品卻散落在各個角落。 除了老人奶粉和老人麥片兩大類外,部分超市還售賣營養羹、核桃粉等。這些食品多以“補鈣”、“補鐵”、“健骨”等作為賣點,但購買的人并不多。還有一些無糖食品,比如餅干、面包等,也把目標鎖定在老年客戶。
據有關方面估算,我國老年群體每年的消費潛力達到3000億元以上,其中老年食品每年至少1000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換來的卻是老人們對老年食品“種類太少太單一”的抱怨。
調查中,一對老年夫婦對記者抱怨,現在市面上老年食品種類太少了,都是奶粉、豆奶粉這樣的沖調產品。“如果想吃這些,在家煮粥就行了。我們來超市就是想買點好消化的零食,比如不那么硬的牛肉干,少加糖的話梅,可幾乎找不到。”75歲的李奶奶牙口不好,很多東西都吃不了,所以總擔心營養不夠。兒女孝敬的不是藥片就是口服液,每天吃又怕出問題。她說:“如果有專門給老人設計的主食、配菜就好了,畢竟天然食品吃起來放心。”還有一些老人覺得老年食品多是“噱頭”,“加點鐵、加點鈣就說是老年食品,比普通食品貴好多,到底加了啥誰也不知道。”
品種單一問題不少
中國老年學學會研究員謝峰介紹,由于老年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所以,當今食品工業發達的國家都十分重視研究開發老年食品。一般認為,老年食品需要達到以下三個標準:提供所需營養、符合老人口味、有助調節生理機能。蔡同一對記者說:“目前我國老人食品市場非常混亂,國家沒有制訂相關標準,對老年食品也沒有明確的定義。”而據記者調查,我國老年食品最突出的問題是品種單一,90%以上的老年食品都是沖調、糊粉類的食品,此外還有少量的老人面包、餅干和老人蜂蜜,但這些食品從配方、口味等方面都未必適合老人。
就糊粉類食品來說,第一,這類食品升高血糖速度比完整食品快,不適合有糖尿病或血糖異常的老人。第二,有些糊粉類食品脂肪含量很高,比如堅果、芝麻、黃豆粉/糊,同時其中植酸、嘌呤含量也高,腎結石和痛風患者應嚴格控制數量;第三,有些“無糖麥片”打著“無糖”的幌子,里面雖然沒有白糖,卻加入了麥芽糖和麥芽糊精。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范志紅副教授說:“這些成分雖然不叫糖,但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白糖更快。”第四,普遍添加反式脂肪酸。為了增添產品的香味和潤滑的口感,“植脂末”在沖調類產品中大行其道。記者在“核桃粉”、“枸杞紅棗羹”、“豆奶粉”等產品包裝上都看到含有植脂末。范志紅說,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常吃對老年人危害很大。第五,糊類食品可以直接“吞咽”反倒加速老人咀嚼功能的退化。
老年蜂蜜里面也有不少陷阱。有些所謂的“老年蜂蜜”用大號字寫著“蜂蜜”,后面則用最小的字體印著“膏”。許多老年人看不清,誤以為是純蜂蜜。其實,這些蜂蜜膏是在蜂蜜中加入了許多麥芽糖制成的,并不適合老年人。
“還有一些打著老人旗號的無糖面包、餅干、點心,并不像老人想的那樣一點‘糖’都沒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老年與臨床營養室主任張堅說,這些食品中的淀粉,進入人體后都會變成葡萄糖,同樣也是“有糖”的。另外一些無糖的酥餅類點心,含脂肪特別高,并不適合老年人。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