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奶粉或將掀起新一輪漲價潮的消息著實又讓奶粉市場緊張了一番。
記者調查發現,洋品牌聲稱漲價的原因無外乎原料成本升高、換包裝、配方升級等,可是追蹤近年來洋奶粉的價格游戲規則不難發現,從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漲價幅度累計62%,年平均漲幅達到15.5%。消費者在質疑高提價率合理性的同時,也在追問,年均15.5%的提價誰在操控?
個別品牌率先漲價
記者在廣州市各超市調查發現,個別洋品牌奶粉確實已調高價格。如貝因美奶粉從6月1日起對奶粉價格進行調整,漲幅在5%至10%;雅培嬰幼兒奶粉也是從6月起平均漲價6%左右。
廣東省物價局價格檢查分局在廣州華潤萬家五羊新城店實地調查發現,今年上半年以來,美贊臣的4個調查樣品4月提過1次價,提價幅度分別為4.92%、10.2%、10.17%、9.03%;雅培4個調查樣品6月初開始提價,提價幅度分別為7.69%、7.39%、5.92%、4.97%;而惠氏、多美滋今年以來沒有提價。檢查人員在檢查中感到,此前沒有提價的企業,不等于后期就不提價。
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今年3月底發布的監測報告認為,乳制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原料奶供應緊張;二是奶粉消費增長較快;三是成本上漲。3月中旬,玉米、豆粕市場價格同比分別增加21%和2.4%。進入五六月份,隨著原料奶產量增加,價格回落,乳制品價格有望企穩,但受奶牛養殖、乳制品包裝運輸等成本上漲及進口奶粉價格上漲的共同影響,國內乳制品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較小,特別是中高檔液態奶、保健酸奶和嬰幼兒奶粉價格仍有繼續上漲的可能。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