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乳業市場對進口乳制品的依賴越來越大,外資乳制品不斷擴大其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同時也逐漸增強了其價格話語權
盡管雀巢的提價有看得見的奶源價格上漲,業內人士則對其他品牌的漲價提出質疑。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原料的價格變化數據無法對洋品牌普遍提價的事實形成支持
在中國奶粉市場握有“話語權”的洋奶粉,頻頻掀起漲價風。
據悉,雀巢部分成人奶粉和液態奶產品將從8月1日起上調價格,平均漲幅為5%左右。這已是該公司今年內的第二次漲價。與此同時,雅培嬰兒奶粉上調10%的動作也終于在終端實現。
有調查顯示,今年以來,自雀巢率先領漲5%-10%之后,美贊臣在春節前后提價8%,惠氏、美素則在5月底相繼以新配方和新包裝為由漲價5%-10%。據權威機構的統計數據,從2006年到2009年,洋奶粉最高漲價幅度累計達到62%,年平均漲幅已達15.5%。
原材料價格有所上升
業內人士分析,今年的漲價確實是因為奶粉的核心原料漲價,成本上升了。國內奶粉原料年初價格是2.95萬元/噸,目前是3.1萬元/噸,國際奶粉原料現價約3.2萬-3.3萬元/噸,每噸比年初上漲1000-2000元,加上運費等在內,上漲幅度在4%-5%。由此也就掀起了奶粉漲價潮,只是各廠家所定的時間不同,先是年初就漲價的雀巢,接著是惠氏、美素以及被物價局證實漲價的雅培,現在又輪到雀巢。
雀巢公司解釋,在過去一年原材料及能源成本已顯著上漲,原料奶價格上漲了30%以上,雀巢已經最大限度減低了成本增長,同時雀巢也盡量延遲了漲價時間。在價格調整方面是相對晚的,而且小幅度的。“在過去一年,國內原料奶價格上漲了30%多,而我們的零售價格只上調了不到5%。”
盡管雀巢的提價有看得見的奶源價格上漲,業內人士則對其他品牌的漲價提出質疑。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原料的價格變化數據無法對洋品牌普遍提價的事實形成支持。
根據全球最大乳品出口商恒天然的公開數據,國際全脂奶價格已連跌兩月,6月拍賣價再度下跌3.6%。此前的數據則顯示,全球最大乳品原料出口商新西蘭恒天然公司今年3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際原料奶粉交貨合約的平均價格總體保持在3300美元/噸左右,比2009年12月份的最高3500美元/噸價格下降5.7%。
“現在的價格比三聚氰胺事件后4.6萬元/噸的價格要低不少,沒理由奶粉價格比當時高。”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洋奶粉掌握了話語權,因此有控制價格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