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 甘肅、青海、吉林等省再現 北京食品辦:將加大檢測力度
河北“三鹿奶粉”陰云未散,超標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現身”。警方查明,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余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
質檢總局上午緊急召開研討會,商議具體應對辦法。
今天上午,北京市食品辦表示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繼續加大對本市相關產品的抽樣檢測力度,確保首都的食品安全。
線索
送檢奶粉 三聚氰胺超標
記者7月4日從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他們在三份接受委托人送檢的奶粉樣品中,檢驗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標準。甘肅質檢部門立即通知相關省份進行調查。
據甘肅省質監局介紹,6月25日,甘肅省質監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接受委托人劉西平送檢的三份奶粉樣品,要求檢測三聚氰胺一項指標。這三份奶粉樣品均用無色自封塑料袋包裝,每份100克,上面加貼白色小紙片,用圓珠筆分別寫著“樣品1”、“樣品2”等字樣。
甘肅質檢部門檢驗發現,三份樣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別為 :215mg/kg、1397mg/kg、323mg/kg。據此測算,上述樣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別超出限量值標準86倍、559倍、130倍。
甘肅省質監局副局長王忠習介紹,這三份包裝異常、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的奶粉樣品引起了甘肅質監局的懷疑,隨即利用當事人取質檢報告的機會,對劉西平進行了調查,并移交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同時將情況上報甘肅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
懷疑
利用問題奶粉 進行調兌
劉西平交代,他是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垣乳制品廠業務員,問題奶粉就存放在這個廠附近的村子里,供貨商為一姓周的陜西人。
甘肅省質監局隨即向陜西省、青海省質監局發函,請求協助調查。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分析,很有可能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過去尚未完全銷毀的“三鹿問題奶粉”進行加工、銷售,不在本省而在外省檢測三聚氰胺含量,目的是為了根據三聚氰胺的含量進行調兌。
甘肅省質檢部門要求本省各地加大對奶粉的抽查力度,嚴防問題奶粉進入市場。據劉西平交代,他所在的東垣乳制品廠生產東垣牌奶粉,主要銷往江浙一帶,少量在青海本地銷售。
查處
38噸奶粉原料超標500余倍
記者從青海省一份內部通報上了解到:7月3日,海東地區公安機關根據甘肅省提供的線索,協助質檢部門對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垣乳品廠問題奶粉進行了查封。
警方初查,民和縣東垣乳品廠于近期分別從河北等地購進奶粉原材料58噸,其中從河北購進原材料38噸,從中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500余倍。
兩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
記者了解,東垣乳品廠法人代表、廠長劉戰峰,男,54歲,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人;生產廠長王海峰,男,37歲,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相橋鎮柴寨村人。目前,二人已分別被警方依法控制。嫌疑人劉西平于7月3日被移交青海方面。
經核實,現已查封東垣乳品廠奶粉原料64噸、成品12噸,經青海省質監部門對上述原料4批次樣本檢驗,均檢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標。
在甘肅和青海發現問題奶粉的前幾天,吉林省也查出三聚氰胺含量嚴重超標奶粉,為此吉林省將1000多袋問題奶粉進行了封存。
問題奶粉流向示意圖
第一步:
東垣乳制品廠從河北等地購進奶粉原材料58噸,其中從河北購進原材料38噸。
第二步:
對問題奶粉原料進行加工,并制作成品。
第三步:
送往外省檢測三聚氰胺含量,目的是為了根據三聚氰胺的含量進行調兌。
第四步:
對外銷售,主要銷往江浙一帶,少量在青海本地銷售。
質檢總局
上午緊急開會 研討應對辦法
今日上午,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質檢總局上午緊急召開研討會,商議具體應對辦法。
質檢總局收到青海、甘肅等省市質檢部門關于三聚氰胺的奶粉事件的報告后,已于今日上午,連同食品監管司等多部門,緊急召開專門研討會,商議此事件的具體處理辦法,以及未來將在全國奶制品中采取的措施。具體應對辦法還在商討中。
文/記者李莎莎
北京落點
加大檢測三聚氰胺力度
今天上午,北京市食品辦針對外地出現三聚氰胺奶粉一事做出回應。
市食品辦表示,自“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北京市已將三聚氰胺作為風險防控的重要項目之一,納入到北京市食品安全統一監測抽檢計劃范圍。從目前的抽樣監測情況看,尚未發現問題。
針對甘肅、青海、吉林等地發現的問題,市食品辦將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繼續加大對本市相關產品的抽樣檢測力度,一旦發現問題,將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首都的食品安全。
文/記者張鑫除署名外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