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米的產地怎么跑到濟南來了?”最近,大批“泰國大米”產自國內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近日有細心的市民發現,不僅是泰國大米,連自己平時最常吃的東北大米也有造假的嫌疑。市民劉女士購買大米時發現,不少“東北大米”的產地竟然不是東北,這讓她直犯迷糊。 業內有關人員表示,這是大米廠商為求多銷在“掛羊頭賣狗肉”,市民在購買時應該擦亮眼睛。
產地】來自全國各地
20日,記者帶著消費者的疑問走訪了省城部分超市和農貿市場,在一些標著“東北大米”的包裝袋上發現,產地一欄竟寫著“濟南”、“湖南”等全國許多地方,而非東北。
在省城一家大型超市,“五湖東北長粒香大米”的產地寫著“江蘇張家港”,印有“寒地黑土 東北特產”的“金糧清香米”產地是“山東濟南”,“宏亮東北大米”的產地為“山東德州”,“金建東北三江大米”的產地為“湖南常德市”。在省城東部和南部的幾家集貿市場,大米“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普遍存在。
市場】大多是冠名的
一家超市的大米銷售員李女士說,這種現象在超市很普遍,他們早已見怪不怪。長年經營米糧店的薛先生也表示,他進購的大米大多是冠名的,少部分是原產地的大米。他說,帶有“東北”標志的大米銷量一直非常好,這種張冠李戴的做法已經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在舜玉路附近的一家集貿市場,市民王女士正在選購大米,她表示,自己一般只看大米品質,幾乎不會注意大米產地,銷售商說是東北產的大米,她就會相信,一般不會深究。
包裝】冒牌米忽悠人
東北大米產地不在東北,這是怎么回事?濟南市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濟南農業專家顧問團水稻首席專家孫禮文說,“東北大米”中的“東北”兩個字是產地標志,東北大米就應該是東北生產的。
“東北大米生長期長,且東北地區晝夜溫差大,相對而言東北大米所含的營養物質積累量大、口感好,因此其市場認可度非常高,難怪有些人會打著它的旗號混淆概念。”一位農業技術人員坦陳,不僅是“東北大米”,不少大米都打著招牌忽悠消費者,“不久前發生的泰國大米造假事件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來源:沃華傳媒網
一位銷售大米的工作人員說,個別南方大米品牌制造商委托遼寧、沈陽、黑龍江等地種植大米,然后在南方加工包裝,產地就寫成南方城市。 “存在這種可能”,但孫禮文表示,廠家應該在包裝上有所說明。
品質】外地難以種植
另有一些大米經銷商說,有些人引進東北大米種子在其他地區種植,這樣應該也算是東北大米。孫禮文說,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大米對氣候的依賴性非常強,只有極少數品種的遼寧大米可以在偏南的地區種植,吉林、黑龍江大米別說移到南方城市,就是在濟南這樣的北方城市都很難種植。”
保護】概念廣難保護
該農業技術人員稱,不排除個別人為增加利潤,干脆用其他地方大米冒充東北大米的情況。“這些大米可能與東北一點關系都沒有,不過是打著“東北大米”的招牌混淆概念。他說,除個別品種經改良發生基因突變等特殊因素外,一般來講,這種大米的質量往往與真正的東北大米差距很大。
東北作為地理標志,以其命名的產品能否獲得保護,讓消費者也可以受益?記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就通過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生產者可向有關部門提出“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規定中的地理標志產品包括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和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部分來自其他地區、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各地質檢機構依法對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施保護。
“平邑金銀花、五常大米,這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產品獲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對產品是一種非常好的保護措施,但是像東北大米、黃河大米這樣的產品,要申請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就不太可行。” 業內有關人士分析說,“東北”、“黃河”是非常廣的概念,也很籠統,東北三省地域廣闊,生產的大米品質有所不同,而用黃河水灌溉長起來的大米都能稱為“黃河大米” ,“黃河流經多個省市,究竟哪個地方產的才算正宗?”“東北大米被冒用,說明我們在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上還有缺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種規范難的情況需要有關部門重新予以考量。
格小鏈接如何辨別大米?
消費者該如何分辨“東北大米” 是 否真正產自東北?
孫禮文說,大米主要分為北方粳米和南方秈米。東北、山東等地產的是粳米,兩廣地區只產秈米,但在長江流域有個過渡帶,既產粳米又產秈米。粳米和秈米在外形上明顯不同,粳米呈橢圓形,口感更黏潤,秈米則為細長紡錘狀,偏硬,消費者可以從外觀上初步判斷所選大米究竟來自北方還是南方。不過如果大米標明的產地為北方城市,就很難辨別到底是不是真正來自東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