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領域總是不斷給我們“驚喜”。三聚氰胺還沒有瀟灑地走,一個名叫OMP的物質又登場了。2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消息說,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2月2日向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公函,要求該局責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侖蘇”牛奶添加OMP物質。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總會順帶著給公眾普及一下相關生化知識。蒙牛有一句廣告語做得很氣派: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是的,因為這種名喚“特侖蘇”的牛奶里多了一種OMP物質(所謂“造骨牛奶蛋白”)。OMP是什么?這就和洗發水里的什么“因子”,護膚品里的什么“系統”一樣,基本是公司自創的名字。不同的是,這個OMP是真實存在的。
早在很久之前,方舟子先生及部分媒體就開始質疑這個OMP,因為根據蒙牛網站上公布的OMP生化數據,與國內外都有眾多研究的一種蛋白質——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簡稱IGF-1)完全吻合。蒙牛在2006年提交的一項專利也表明他們在“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的牛奶制品中添加IGF-1。再來看看眼下質檢總局在公函中提出的監管意見:“鑒于目前我國未對OMP的安全性做出明確規定,IGF-1物質不是傳統食品原料,也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如人為添加上述物質,不符合現有法律法規的規定。如該企業認為OMP和IGF-1是安全的,請該企業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衛生部提供相關材料,申請衛生部門做出是否允許使用OMP及IGF-1的決定。”
這里有幾個問題耐人尋味:一者,根據衛生部《食品添加劑衛生管理辦法》第五條,未列入《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或衛生部公告名單中的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必須獲得衛生部批準后方可生產經營或者使用,特侖蘇里的這種OMP物質在程序上合法嗎?二者,一種被稱為在正常牛奶中含量甚微的成分,既然與IGF-1如此類似,而IGF-1卻能引發多種癌癥,血液中IGF-1高的人,易患乳腺癌、上皮細胞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直腸癌,可能還增加患膀胱癌的風險,那么,即便出于起碼的安全謹慎,負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可以隨意地數萬倍地自由添加到食品中去?還有一個細節恐怕比OMP本身更詭異:在三聚氰胺喧囂的時候,OMP也曾在各色論壇中掀起過風浪,甚至也有媒體報道并質疑過,奈何一直沒有官方聲音,及至今日,這些質疑的文字大多“找不到指定網頁”,而所有號稱OMP神奇功效的文字,化成灰都有痕跡。
這個OMP究竟是不是IGF-1、有多大的健康風險——這些問題還有待后續結論,但沒有“按照法定程序直接向衛生部提供相關材料”申請允許使用,卻是不爭的事實。一個OMP不要緊,借用特侖蘇的廣告語——不是所有人都能喝的上特侖蘇,即便真有問題,權利和責任總是對等的——但是,食品安全領域究竟還有多少OMP的“兄弟姐妹”,我們吃的喝的“時尚”、“高級”商品里究竟還有多少自家添加的特殊物質?這個問題更讓公眾擔心。
電影《功夫熊貓》里有句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作為號稱民族企業、承載社會責任的蒙牛,自然會理性回應監管與消費者的質疑,但愿OMP是虛驚一場,但愿相關事件能和三聚氰胺一樣水落石出。眼下而言,除了盯緊OMP,更要借勢查查還有多少OMP的兄弟姐妹混跡在食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