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興
中國質量萬里行雜志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黃輝球爆料,一只蘋果兌水,可以制出4扎的蘋果汁。如此沖淡的蘋果汁中蘋果的味道從何而來?是添加了20余種的添加劑而人工制作出來的蘋果味道。也就是說,我們喝的蘋果汁里的蘋果的因子已經少得可憐,如果僅僅是添加的水還好,起碼沒有危害,卻更多的是名目繁多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可讓我們如何了得。
你還敢喝這樣的蘋果汁嗎?黃代表呼吁:“建議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如果不管好,問題會更大。”
問題是不僅僅蘋果汁如此,黃代表還舉了西瓜的例子,一個西瓜可以制出20多扎西瓜汁,一樣也是添加了幾十種各式各樣的添加劑。你還敢喝西瓜汁嗎?以此類推,并非株連九族,但你是不是有點兒疑惑,甚至害怕,還敢喝其它的果汁嗎?
任何人都清楚,如此肆無忌憚的果汁兌水和添加添加劑,目的不是為了食用者的飲用,而是為了制造者和經營者的賺錢。賺錢,并非罪惡,更非罪不可恕。在商業時代里,靠飲料賺得大錢的,自古不乏名家,在中國有信遠齋的酸梅湯,在外國有美國的可口可樂。他們也兌水,也加添加劑,可都有自己的行業和道德的規范和標準,而不敢什么東西都往里面摻乎。單說信遠齋的酸梅湯,不僅保證不加任何人工制造的添加劑,且用料考究精良而嚴格,比如三種主料:烏梅必須用廣東東莞產的,冰糖必須用御膳房用的,桂花必須用杭州張長豐、張豐裕兩家種植的。為什么非要用這三處的?因為這三處的好,雖然價錢貴些,也要用,就為了保證質量,對得起買他產品的顧客。信遠齋把錢也賺了,把名聲也揚了,成為清末民初最富盛名的店家。不僅信遠齋一家,很多商家都秉承著這樣的古訓,用同仁堂老藥鋪老祖宗的訓誡,就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如今,我們似乎忘記了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傳統,而變著法兒尋求旁門左道,甚至昧著良心走歪門邪道,只要賺錢,唯此為大,沒有什么不敢的了。如今的商業時代,利益和欲望都被一再地膨脹,賺錢的經驗無師自通或傳染極其迅速,而被當做良方和秘方一再復制、擴大和蔓延,進而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手段——是不擇手段,是不計利鈍,是不要臉皮,是不顧道德的淪喪和敗壞。只要能夠賺錢,為狗爬出的洞,也可以躬身彎腰爬將出去,再穿上筆挺的西裝一本正經地為自己的產品吹噓,招搖撞騙。
賺錢的經驗,本來并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也是可以學習、分享,乃至復制和傳承的。因為那些精明的商家成功經商的結果,包含著精明,更包含著其生命的投資,經過時間的考驗,是腳上的泡,實實在在踩出來的,而不是美人痣,靠瞬間點畫出來去招人眼目。童叟無欺,是其寶貴的商業經驗,更是其寶貴的商業倫理。這樣的經驗和倫理之中,最重要的是經商者的誠實和敬畏態度。如此,方能夠贏得顧客的信任度和忠誠度,方能夠口口相傳而世代相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口碑。大量而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地兌水和添加添加劑,是今日世風的一種隱喻,稀釋的是道德和對生命的敬畏,靠現代技術與資本,再添加廣告的投入,以此遮掩真相,欺騙顧客,自以為得計,其實并不高明。因為實際上如蘋果汁的質量下降一樣,也使得自己的品牌信譽嚴重貶值。當真相一旦被揭示之后,顧客掉頭而去。
我一再說過,賺錢不是罪惡,欲望也是人性之一,無可厚非。只是,賺錢要取之有道,欲望要有所控制、抑制,要有法規規范、約束和懲罰泛濫的欲望,是現代社會中人性生存之必須。對于敢在蘋果汁中如此兌水和添加添加劑的商家,必須加以嚴厲的懲罰,斬斷他們利欲熏心的魔爪,而不能聽之任之,方才能夠讓我們面對琳瑯滿目色彩紛呈的各種果汁時,免除心存的疑慮和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