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健 通訊員劉璐
色澤鮮艷的水發魷魚,竟多是用福爾馬林(甲醛)藥水浸泡過,這樣的魷魚您以后還敢吃嗎?3月23日,省工商局公布省內5市食品抽查結果,其中11個不合格批次的水發食品中,大部分與甲醛有關,甲醛魷魚幾成問題魷魚代名詞。
6日,漢口潘先生在小藍鯨酒店請朋友吃飯,本想點一道時下流行菜“板燒魷魚花”,服務員卻告知所有與水發魷魚有關的菜,該酒店都不做。原因是酒店對市場出售的水發魷魚、海參等菜肴的安全性不太放心。
據武漢餐飲協會負責人透露,目前,本地八成以上大型餐廳均是自采干魷魚,自發自用或是干脆不做這部分菜。
6日,記者與一位業內人士韓先生在北湖一餐館點了一份炒魷魚片,感覺特別難熟透,口感如同嚼橡皮,與正規商超購買的干魷魚口感差別很大。韓先生懷疑這份水發魷魚被甲醛水泡過,遂勸大家不要再吃。
市質監所相關負責人鄭先生稱,確定食物中是否含有甲醛需要專業檢測,無法憑觀感判定,不過以韓先生所反映魷魚的問題,與泡過甲醛的魷魚有些相似。
隨后,記者又在華南水產市場采訪到該市場經營水產干貨的鄒老板,他非常肯定這種魷魚是被甲醛泡過。他說,泡過甲醛的魷魚不但個大飽滿、色澤鮮艷,用手捏扯還特別有韌勁,他拿出一條沒有泡甲醛的新鮮魷魚對此,一比之下,新鮮魷魚的色澤、韌勁明顯不如前者,“因為泡了甲醛的魷魚有‘賣相’又壓秤,所以一些商販會想盡辦法哄得不在行的顧客買這種甲醛魷魚。”
了解門道的行內人士幾乎都對“甲醛魷魚”退避三舍,湘味濃餐廳老板毛耀武在三年前推了一道“怪味魷魚須”,因味道特別,很受顧客歡迎,但不久周邊餐廳也跟著做此菜,價格卻只有其2/3。
幾經打聽,毛發現有些餐廳用的是“甲醛魷魚”,價格比普通魷魚便宜一半至1/3。“用甲醛浸泡過的魷魚要比傳統溫水泡發的魷魚重三倍以上,而且泡發時間只用六七個小時,而傳統方法需要兩三天。”毛無奈地說,他怕顧客吃甲醛魷魚出問題,不敢用這種材料。如果用干魷魚自己發,以目前市場干魷魚斤近 20元的批發價根本競爭不贏水發魷魚,不得已,毛只得不做這道菜,退出市場。
昨日,黃陂工商部門在轄區潘家田菜市場內, 發現一商販正在售賣浸過雙氧水的牛蛙,執法人員現場查收20多斤牛蛙,經測,其雙氧水含量超標1.5倍。
商販張軍承認是將死掉的牛蛙經雙氧水處理后,色澤新鮮,利于存放,不怕腐爛,賣不完的牛蛙就不會被倒掉,并且被浸泡過的牛蛙體積會增大一倍,利潤翻倍。
為此,工商部門發布消費警示:過量雙氧水與食品中的淀粉結合能導致癌性,特別是消化道癌癥,另外工業雙氧水含有砷、重金屬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嚴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消費者購買肉制品發現肉質鮮紅時需當心,購買時應通過眼觀、鼻聞、手感等方式細心辨別。
小藍鯨酒店總廚甘泉稱,除魷魚外,墨魚、海蠣、蜆、竹筍、牛百葉、蹄筋、黃喉等水發產品都曾傳出過甲醛浸泡問題。
某火鍋店老板說,牛百葉、黃喉等動物內臟食品最易變質腐壞,在常溫下幾個小時就會壞,而部分市場出售的這些產品放了幾天還沒事,十有八九是泡過甲醛。他說,近兩年,連鮑魚、海參、魚翅這類高檔菜肴也傳出用甲醛泡發增重的事。
據省工商局相關統計,今年查處最嚴重的一起違禁使用甲醛案例中,曾發現某鮮竹筍甲醛含量高達每公斤1348毫克創紀錄含量,超出國家規定上限的13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