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山東省慶云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慶云縣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整體部署,山東省慶云縣全面啟動了從2008年10~12月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的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
根據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各個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農民群眾食品消費的特點,慶云縣嚴格按照“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格局,全面落實縣級食品安全各監管部門的相應職責。一是食品源頭污染整治由縣農業局牽頭,縣畜牧局緊密配合。二是食品生產加工業整治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縣貿易發展局緊密配合。三是食品流通環節由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牽頭。四是農村餐飲業整治由縣衛生局牽頭,縣教委緊密配合。五是慶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工作聯系。
慶云縣要求通過為期三個月的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達到以下整治目標:一是實現農村農產品集散地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力度得到加強,全縣規模種植養殖場、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場)、無公害生產基地、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100%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二是農村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經營進一步規范,食品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三是繼續推行農村食品市場、超市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食雜店建立進貨臺賬制度,鄉鎮、街道、社區食雜店90%建立食品進貨臺賬制度。四是除農村個人自宰自食外,鄉鎮級生豬定點屠宰率達到100%。五是鄉鎮政府專人負責農村集體聚餐備案管理,農村持有衛生許可證的學校食堂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實施率達到100%。六是加快推進農村食品經營示范店建設進程,全縣有條件的鄉鎮和行政村要建立起至少一家食品安全示范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