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證配送站制售“黑水”的現象有望逐步減少,記者昨天從市飲料行業協會了解到,歷時2年多制訂的《配送飲用水站管理規范》(地方標準)經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查批準已正式公布,將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實施。
在市飲料行業協會所做的一份上海飲用水市場調查中顯示,上海飲用水的生產銷售逐年增長,但制售假冒飲品者屢屢出現,企業反映最多的問題即是產品被仿冒。
在調查中發現,主要問題是一些無證配送站制售的“黑水”。有的飲用水配送站沒有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環境也是臟、亂、差,甚至有的成為制假售假的“黑水”窩點,特別是有的屋內供水站和路邊投幣自動售水機現制現售灌裝假水情況屢禁不絕。有的飲用水配送站為謀不義之財,還將回收的企業空桶經凈水機簡單過濾后進行灌裝,有的甚至直接用自來水灌裝,并用吹風機等簡陋設備進行桶蓋塑封,消毒除菌設備等均無處可尋。這些飲用水配送站還從非法渠道買來各種品牌飲料的商標、標簽和聰明蓋,任意貼上仿冒企業的假標簽進行銷售。另外,調查也反映出有的配送水站大多不能滿足飲用水的服務質量要求,配送水站缺少統一的行業規范。
據介紹,《配送飲用水站服務管理規范》是全國范圍內該領域的首個地方標準,在配送飲用水站的基本要求、管理、服務要求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范。比如,在環境上要求周邊沒有垃圾桶、廁所;經營場所要具有一定的規模;要向上游水廠索要合格證、商標等;進貨、銷貨臺賬等檔案要保留2年;對運輸時瓶蓋發生松動、有異物、異味等不合格品,要封存、記錄并退回廠商;回收的空桶要有明顯標志分類存放、不得再用;從業人員對客戶信息必須保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