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江門市多個幼兒園的152名孩子,不久前飲用珠海維維大亨乳業公司生產的高鈣牛奶飲品發生中毒事件。記者調查發現,國家對進入學校統一飲用的學生奶有嚴格的資質要求,但這家沒有供奶資質的企業卻長期成了當地學校的主要供應商。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披露,學生奶成了一些政府人員尋租的對象(據4月16日新華社報道)。
筆者認為,這家“生產條件存在明顯缺陷”、沒有供奶資質的企業,能夠在很多校園里長驅直入攫取利潤,是學生奶供應鏈條堪憂的一個縮影。新華社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近3億孩子當中,每天飲用正規學生奶的不到250萬人,人數比例不足1%。換言之,全國每天有99%以上的孩子,飲用的是非正規學生奶。在這種條件下,幼兒園發生牛奶飲品中毒事件的可能性,無疑增大了許多。
食品安全可謂人命關天,相關制度已經成為國家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我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日益完善,國家對于學生奶供奶企業的資質認定也十分嚴格。報道披露,我國僅有48家企業通過了學生奶定點生產企業認定。按道理,這涉及面并不很廣的領域里的管理工作,難度和困難應該不會很大,那么,學生奶令人堪憂的現象又緣何而生?
以珠海市為例,通過了學生奶定點生產企業認定的企業,想方設法也進不了學校,反倒是無資質的企業能夠在校園里“長袖善舞”,這種現象顯然是極不正常的。“學生奶成了一些政府人員尋租的對象”,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之所言,看來并非無的放矢了。
事實上,社會上的一些潛規則,已經侵襲到校園。校園里涉及經濟利益的每一項采購,都可能成為一些人漁利自肥的“良機”和“平臺”。媒體頻頻曝光的學校腐敗案,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小小的一袋學生奶,顯然是不會被一些人遺忘的。無資質學生奶在校園里長驅直入的事實,該引起我們警惕了。
學生奶的推廣關系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而“近3億孩子當中,每天飲用正規學生奶的不到250萬人”的現狀,讓人們不由得深深擔憂,學生奶計劃的良好初衷,會不會毀在那些來源可疑的無資質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