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11日電(記者俞麗虹)通過源頭控制、全程追溯、違禁藥物檢測等,上海建立起豬肉產品“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過程監控模式,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肉”。
11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王龍興在“2008上海民生訪談”中表示,上海每年消費豬肉產品大約60萬噸,折合生豬900多萬頭。其中,有近70%的豬肉需要外省市供應,再加上豬肉產品流通環節眾多,監管難度比較大。
為了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上海正逐步建立對豬肉產品的全過程監控。除了加強源頭控制,推行養殖場、屠宰場、加工企業產銷對接制度外,生豬的屠宰、批發銷售、違禁藥物檢測等每一個環節的信息都要求報告監管部門,進行相關備案。
在此基礎上,監管部門運用電子數據庫技術,對豬肉產品的流通進行“實時監控”。今后,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連鎖超市的標簽識別碼、標準化菜場的電子秤標簽等,查詢自己所購買肉品的養殖、屠宰、批發、經營等信息。
據了解,對于安全風險比較高的豬肝、腎等內臟產品及肉糜,上海還逐步實行預包裝銷售。此類產品出廠前要求密封包裝,并在包裝上注明生產單位、生產日期、重量、生產批號或檢疫合格證明等信息。一旦發生問題,能夠迅速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