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潔為先”。溫家寶總理在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所講的這兩句話,表明了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以及億萬中國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高度關切。
如何看待當前的食品安全形勢?這是人們非常關心的事情。不容否認,在中國,有44.8萬家食品加工生產企業,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業逾35萬家,占企業總數的78%以上。大量的小企業生產工藝落后,管理不嚴,良莠不齊,加之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不規范、不健全,監管環節薄弱等因素,食品安全隱患的存在確實是一個事實。而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逐漸提高,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需求與相對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正如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所歸納的那樣,當前我國正處于食品安全風險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這是一個冷靜的、實事求是的判斷。
必須要強調的是,我們自己對形勢的判斷,與近來國際上某些針對中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個別問題而肆意攻擊貶損,甚至全盤懷疑、否定中國食品工業的言論,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必須警惕某些代表著貿易保護主義或其他利益集團的人,警惕他們別有用心的動機,不要被他們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手法所迷惑,不要因此而影響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和判斷。
事實上,正如其他“中國制造”的產品正在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市場的格局一樣,中國食品同樣正在日益豐富著世界的餐桌。前不久,美國、歐盟、日本負責食品衛生和消費者保護事務的官員紛紛來華,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磋商洽談,就食品安全問題交換意見,并達成多個食品安全合作協議。這說明什么?這說明西方發達國家需要中國食品,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分工趨勢中,中國加工生產的物美價廉的食品正在某種程度上“養活著世界”!因此,西方國家關心中國食品安全,不是要拒絕中國食品,只是希望吃著更放心而已。
顯然,在正確認識和判斷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基礎上,我們應該重視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重視那些代表著消費者的善意批評。我們需要加強食品安全的國際合作,加強食品安全的信息交流,總結發達國家在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食品安全風險引發的諸多矛盾,以當前暴露的問題為切入點,加大治理整頓的力度,加快食品工業升級換代的步伐,讓中國的食品為中國老百姓,也為全世界的消費者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