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實施方案》自2011年3月1日起將在網絡游戲行業全面實施,按照該方案,家長需要了解、引導、控制孩子游戲活動的,只要向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提供合法的監護人資質證明、游戲名稱賬號便可以對孩子的游戲實施一定限制。
本報訊 (記者 薛松) 昨日,文化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網游監管新規,要求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按家長要求對未成年人的賬號采取限制措施,并持續跟蹤觀察,及時反饋該賬號的活動,為家長提供必要協助,制止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不當游戲行為。有網游企業人士說,該政策對網游業的影響,取決于政策的執行力度。
19歲以下玩家約占一半
這項名為《“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實施方案》自2011年3月1日起將在網絡游戲行業全面實施,按照該方案,家長需要了解、引導、控制孩子游戲活動的,只要向網絡游戲經營單位提供合法的監護人資質證明、游戲名稱賬號便可以對孩子的游戲實施一定限制。
這些限制措施包括:限制每天或每周玩游戲的時間長度,限制玩游戲的時間段,或者完全禁止。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我國大型網絡游戲用戶有6931萬人,同比增長24.8%;其中,青少年是網游的重要力量,10~19歲玩家占總用戶的46.1%,在校學生占37.2%。
影響取決于執行力度
中國網游市場不乏監管措施。去年8月,由文化部發布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監管部門希望通過“提高門檻”、“監管虛擬幣”等措施達到扶優治劣的效果。
昨日,不少網游企業人士認為,新方案的出臺將對整個網游業的健康發展起積極作用。但也有人擔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由于網游業目前仍存在多部門監管、細則未明確等問題,因此監管措施能否取得預期成效有待驗證。該政策對網游業的影響,取決于政策的執行力度。
監管從嚴推動行業洗牌
據易觀數據,中國有端網游市場從2009年第3季度開始,經歷了一年半的盤整。各網游企業也坦言目前網游產品的內容貧瘠、同質嚴重。
從幾大網游公司去年第三季度財報里可以看到,中國網游行業出現了微利化趨勢。上月,網易公司CEO丁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一個行業長期保持高利潤率肯定是不正常的,最終導致很多企業進來瓜分市場。他認為,網游企業在產品研發上過于浮躁或不夠用心,導致產品不夠完善,產品做得比較膚淺,也是網游業利潤下滑的原因之一。他預測,隨著競爭加劇和監管加強,肯定會有一部分企業留下來和轉型,肯定也會有一部分企業撤出市場。(薛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