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分析人士指出,Kindle一開始就并不是以一個孤立的硬件設備身份而存在,Kindle所承載的內容依托于亞馬遜的云服務,而后者才是亞馬遜整個價值鏈條最高的環節 ]
Kindle入華似乎并沒有業內所期待得那么快,而先“云”后“端”,或許才是亞馬遜布局中國的幕后邏輯。
近日,有消息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亞馬遜方面正在與國內一些IDC廠商洽談亞馬遜“公有云”在中國的落地事宜。
目前,亞馬遜網絡平臺開放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中文網站已經上線。這或許也意味著,亞馬遜在中國“公有云”的落地已進入倒計時。
一名行業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亞馬遜“公有云”服務一旦在中國落地,Kindle入華還會久遠嗎?
亞馬遜在對待Kindle入華的問題上,態度一直較為積極。據內部人士透露,2011年底,亞馬遜已開始在中國籌備Kindle團隊,2012年初,該團隊初步搭建完成,并直接向由亞馬遜美國總部派駐的高管Steve Frazier匯報工作。今年11月,亞馬遜原中國總裁王漢華離職,Steve Frazier接任,負責亞馬遜中國整體業務并推進Kindle的入華進程。
事實上,提速Kindle入華已作為亞馬遜中國的重點推進項目。
一方面,Kindle作為亞馬遜重要的終端設備戰略,對亞馬遜云平臺起著入口支撐作用,而目前平板電腦市場博弈正酣,蘋果的mini Pad及谷歌陣營的小屏幕平板正給Kindle及Kindle Fire帶來沖擊。而中國作為增量市場,使得亞馬遜不能再有遲疑。
截至2012年10月,蘋果已售出iPad 8400萬部,而Kindle Fire約700萬部,緊隨其后的Nook和Nexus 7銷量分別為500萬和300萬部。
另一方面,亞馬遜中國近年來的表現較為尷尬。數據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亞馬遜中國僅以2.2%的市場份額位列國內B2C電商第五位。亞馬遜中國倡導的“天天低價”并沒有轉化為國內市場的競爭優勢,在這種狀態下,Kindle入華或能對亞馬遜中國起到破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