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曾說,支付寶還是個“小學生”,“大哥”(阿里巴巴)要不惜代價地幫他上哈佛。昨天,馬云給不久前剛剛被痛罵過的支付寶發未來5年50億元“生活費”。
昨天,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未來5年,將對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投資50億元人民幣。支付寶公關部負責人陳亮強調,這是全球第三方支付領域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投資。
投入50億元
阿里巴巴集團表示,50億元投資是基于對中國電子商務、互聯網發展以及線上消費市場潛力的充分信心和積極期望。
關于50億元用來做什么的問題,阿里巴巴給出的解釋全面而模糊。阿里巴巴18創業羅漢之一、支付寶CEO彭蕾說,50億元的投資將主要用于提升、優化支付寶的整個系統,除了在風險控制、數據庫存儲、災難備份方面加大投入外,還將全面布局移動支付等新興技術領域。
2003年10月,支付寶誕生,率先在淘寶網應用,它以擔保交易模式解決國內網購市場的信任和支付問題。2004年,支付寶以公司形式獨立運營,迅速成為國內電子商務流行的支付工具之一。
截至今年3月中旬,支付寶注冊用戶突破3億,日交易額超過12億元。
而2009年,中國國內網購市場規模達2670億元,是2003年10億元規模的近300倍。易觀國際報告更是顯示,第三方支付年度交易規模已近6000億,未來兩年有望突破萬億。
牌照未發
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一直沒有獲得相關牌照,馬云也在很多場合強調,隨時準備將它“獻給國家”。阿里巴巴對支付寶的大手筆投入難道是對牌照已有把握?
對此,阿里巴巴內部人士向本報表示,牌照問題應該不是問題。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歐陽衛民強調,電子支付發放牌照主體必須是金融組織,獲得許可的機構,其性質必須是支付組織,不可能授權非金融企業直接從事支付業務。這被市場人士解讀為是對支付寶等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的未來“潑冷水”。
由于中國銀聯去年以來已聯合國內80多家國有及商業銀行共同打造第三方支付平臺ChinaPay,這可能變相為它出線創造氛圍。
此外,由于銀聯總裁許羅德原任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ChinaPay董事長劉永春又曾任央行支付科技司副司長,在牌照問題上,支付寶究竟有沒有機會?
不過,《第一財經日報》仔細查閱歐陽衛民說話的背景后發現,他是在提及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參與發展移動支付業務時所做的解釋,并非針對“支付寶”。
事實上,當時歐陽衛民還強調,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實行登記備案,并非限制、扼殺非金融機構從事清算支付業務,而是以政策規范其發展。
但支付寶畢竟也是非金融類企業,在獲得央行等方面許可前,它同樣沒有正式的“支付組織”角色。
它確實在等待著一張牌照洗去外界對它的質疑,但推出3年多的《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仍停留在“征求意見稿”階段。如此,馬云5年投資支付寶50億元,是否帶有一些風險?
上述人士表示,從監管角度看,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都由央行支付結算司直接監管,并一直是國家移動電子商務試點示范工程推進過程中的一部分,不可能會“堵死”,否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就成了空話。
“去年以來,央行曾進行詳細的‘摸底’登記工作,支付寶一直在積極配合,我們當然期待政策文件的盡快出臺。”陳亮說,3年來,支付寶一直與央行方面保持著定期溝通,有關方面對支付寶幾年來持續采取的優化、完善措施“很清楚”。
較早時,支付寶前任總裁邵曉峰談及公司可能拿不到電子支付牌照時,曾表示“這個可能性很少,幾乎不存在”。
不過,“大哥”阿里巴巴的錢從哪里來呢?它前年曾答應未來3到5年給淘寶50億,如今再拿50億。而旗下阿里巴巴上市的B2B業務部分到2009年底為止,全年營收39億元人民幣,現金及銀行存款為72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