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大眾保險公司因至少安裝使用了9種共計450套盜版微軟軟件而被法院判處賠償原告微軟公司經濟損失人民幣217.3萬元。據悉,該案是第一起微軟公司在中國起訴大型企業侵犯其軟件著作權的案件,也是微軟公司在中國獲得的最大金額賠償的案件。
■事件
微軟訴大眾保險盜版其軟件
據了解,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1995年初由26家大中型的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在上海注冊成立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
2007年,微軟中國公司發現上海大眾保險公司在盜版使用微軟公司9種軟件,包括Windows系列、Office系列等,共計450套。
2009年5月,由于協商未果,微軟公司向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就大眾保險公司侵犯微軟公司著作權糾紛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大眾保險公司賠償共計2,249,570元人民幣。
昨天,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于昨天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大眾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應賠償原告微軟公司包括合理費用在內的經濟損失人民幣2172846元。
■回應
大眾保險:微軟曝光公司股東不妥
對于法院的判罰結果,昨天,大眾保險副總裁馬興表示公司對于賠償金額并不認可,會與微軟中國進行進一步交涉,暫時保留上訴的權利。另外,他提出了兩點疑義。
“一年多來,大眾保險本著積極慎重和現實主義的態度,一直在與微軟進行協商談判,但微軟提出的索賠金額實在與我們可以接受的差距太大。”昨天,馬興說,由于當時本著解決問題的態度,不愿意將事件擴大,所以積極與微軟就賠償金額問題進行多次協商,但是微軟單方面提出的價格過高,大眾保險無法接受,所以一直未談攏。“我們當時認為微軟軟件的定價不合理,有壟斷之嫌,不能你說賠多少就多少吧?”
馬興說,微軟中國在法院對案件做出判處之后,沒有就事論事,而是大肆向媒體宣傳,是想給社會施加壓力,讓中國用戶接受其長期以來實行的高價壟斷策略,有炒作之嫌。
“其次,我們大眾保險是具有獨立民事責任能力的公司,你微軟為何要莫名其妙地點我們公司股東的名字,這和我們股東有何關系?”馬興義憤填膺地對微軟的做法表示抗議。
記者經過調查發現,在昨天微軟中國發給媒體的一份資料中確實指出了大眾保險公司的26家股東。馬興認為,微軟中國一一點出公司股東的做法“不可理解”,因為微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該案件和大眾保險的股東有何關系。
微軟中國:不強制打擊個人盜版用戶
昨天,微軟中國高級知識產權總監于維東表示:“很高興看到在世界知識產權日和上海世博會召開之際,本案得以順利宣判,希望本案的判決會對企業正版化,特別是大型企業的正版化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于此案是第一起微軟公司在中國起訴大型國有企業侵犯其軟件著作權的案件,因此有分析指出這意味著微軟在中國的反盜版重心或許將向大型企業甚至國企過渡,以引起社會關注,也有分析認為這是微軟打擊盜版力度加大的信號,很可能下一步對個人盜版用戶采取強硬措施。
對此,微軟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案只是微軟反盜版進程的一個普通例子,并不能說明微軟在華反盜版的思路將轉變。該負責人稱,微軟中國將繼續執行既定的三個反盜版原則,即教育、技術和協助執法,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因為微軟希望用戶能慢慢養成使用正版的習慣。
■觀點
專家呼吁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
軟件行業資深業內人士方瓊說,微軟在中國的市場長期以來對盜版并未采取真正嚴厲的措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故意縱容個人用戶盜版的嫌疑,因為微軟希望通過免費的盜版軟件來占據用戶的電腦,以鞏固微軟軟件的覆蓋率。實際上,國產金山軟件研發的辦公軟件WPS的功能和微軟的office系列軟件幾乎沒有區別,但是由于微軟占據的市場基數過于龐大,使得該軟件至今在國內沒有市場,只能走出國門,銷往國外。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主任胡延平表示,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對盜版行為的打擊并不嚴厲,使得民族企業沒有創新的動力,耗費巨大人力和資金研發的軟件,很可能剛一上市就被大量盜版,無法生存。因此,呼吁國家從立法和執法的角度保護企業知識產權,并培養用戶為正版買單的習慣。(記者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