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務部直屬事業單位——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了我國首個《電子商務信用認證規則》,首批29家團購網站通過了認證。但有人認為這是給當前火爆的團購市場“潑冷水”,是“人為設置障礙”。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主任劉俊生今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信用認證不是“資格認證”,不涉及市場準入問題,更不涉及認證授權的問題。
劉俊生表示將堅持“政府主導、第三方機構執行、企業自愿”的原則來開展這項工作,而不是采用行政強制手段。據介紹,電子商務信用認證工作從調研到啟動認證試點有1年多的時間,先后開過2次研討會和5次論證會。最近第二輪電子商務信用認證工作已經啟動,在對規則解析更加明了、執行認證過程更加嚴謹的基礎上,更多團購網站主動參與到認證過程中,最終名單將在12月底公布。
“我們的工作是以保護消費者利益及保證市場健康發展為方向的。”劉俊生說,當前多次發生網絡團購中消費者權益受損情況,最主要的原因是網絡交易主體的信息披露不充分。許多團購網站頁面在功能上非常類似,不排除有不良機構借助網站進行詐騙,而消費者僅從網站本身是無法判斷的。所以需要信用認證,將“虛擬交易”重塑到“現實交易”,接受現實法律、法規的約束。而這次信用認證規則中的最大亮點,就是提出了“信用額度”這一概念,消費者在交易前,可以獲得直觀的參照,降低交易風險。(記者崔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