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對第一的追求,怎會如此歡暢的慶祝
新華社罕見發文批“唯金牌論”:
金牌第一是諷刺
我們的金牌數世界第一,是一種諷刺!
昨天,新華社記者針對亞運會的一篇言論在網絡上一鳴驚人。新華社記者楊明認為:中國人的體質正在明顯滑坡,但我們的金牌總數是世界第一,亞洲絕對第一,這對我們國人是一種諷刺;他同時還建議,從下屆亞運開始,淡化金牌,從大學或體協中選拔真正的業余選手參賽。楊明的觀點一出來,就引發了熱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信讀者們在看了這么多觀點的交鋒后,在心中必然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記者 陶克)
金牌是不是遮羞布?
@商報王即安:哲一下,抄襲澡盆老師一段話:金牌確實帶來驕傲和尊嚴,但也會成為昂貴的遮羞布,像鉆石胸罩,遮住黑瘦的胸骨。更不幸的是,鉆石胸罩有時會戴到鳳姐或小月月的胸上。
廣東汕尾網友qelws:強烈支持本文觀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把全國的資源拿來培養那一千名奪金運動員是一種變態行為!!
山東省濟南市網友自由電子:十年以后,才知作者的遠見。如果沒有媒體和賭博,競技體育必然滅亡。
廣州手機用戶:既然講得外國人這么素質高,那又怎會在乎獎牌榜。這類文章不是沒有道理,但一提再提不過嘩眾取寵。
長沙手機用戶:金牌數,我倒認為應按人均計算才合理。
昆明手機用戶:第一是人們的永恒追求,如果不想拿第一,那還不如退出,看其他國玩。
西安手機用戶:瓜娃子說瓜話,拿金牌不對。不拿金牌也不對。
浙江省寧波市huxuanhan:照這家伙的邏輯,巴西足球隊以后別拿世界冠軍,美國男女籃在世界大賽上也別奪冠,否則,太對不起也太不尊重其他國家了。
廣東省東莞市網友蒼野茫茫:文章有他的想法。但是世界性綜合大型體育賽事最后還是要看一個國家的金牌數,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也是客觀事實。這就是面子工程,不是中國一家,世界各國亦是如此。
四川省成都市網友jjyy:樓主的意思,我們國家應該多些不思進取的人?
廣州市網友:也就是說我們的足球做得very good!! 是嗎??
要群眾體育就不能要金牌?
上海網友橘子:好文章。確實,一個國家體育強大與否,不只體現在獲得體育賽事的金牌多少,而更應該是對國民身體素質的關注。
黑龍江哈爾濱網友醒夢一如:運動會就是一群需要運動的傻兮兮的在看,一些需要休息的傻兮兮的比賽。我們真不需要花那么多錢開運動會,多建些健身場所吧,讓老百姓有健身的地方。我知道,這不可能。唉。
南寧網友:在城市里找個自由運動的場地真難。強烈建議在每個小區都建個球場。
昆明市手機用戶:不是天天講全面發展嗎?咋又忘了,全民體育和精英體育并不矛盾嘛!
西安手機用戶:金牌要拿,但身體也要練,共同發展……
珠海網友camel0057:兩手抓就行了,不要走極端。要群眾體育就不能要金牌了?13億人的大國不能拿金牌第一,老像足球那樣就好?
遼寧錦州times:把金牌拱手讓給外國人就不是諷刺?獎牌數也是國家榮譽,強大的表現。
用業余隊員參賽,
違不違背奧林匹克精神?
北京市朝陽區網友steven:支持啊,兵乓球都快被禁止參加奧運了,都是中國的冠軍,這個項目肯定就完蛋了。
九江市網友天涯侃客:樓主說這話怎么對得起奮力拼搏的運動健兒們嗎。他們吃那多苦,受那么多傷,從小練起一心想的是什么,你現在叫人家不要拿那么多第一,不然怕外國人不跟我們玩了。笑死人了,告訴你人家外國的運動員比你有氣節,也是不爭包子爭口氣的。輸不起就不會來參加比賽了。人家美國田徑總拿第一,照你這么說我們中國人就不跑步啦?
河南省信陽市liaojuntao521:如果讓業余的去還要運動員干什么?運動員是我們的榜樣,體現的是一種民族精神,如果業余選手去,不但會影響比賽的觀賞性,還會影響民族精神的發揚。
惠州網友zyheye:若用業余隊員參賽,那就嚴重違背了奧林匹克精神!
濟寧市網友:應該讓我們的運動員倒著跑?
“一騎絕塵”引發的思考
新華社廣州11月14日電 記者 楊明 中國軍團在廣州亞運會上飆出“開門紅”,首日狂掃19金,顯出一騎絕塵的強大實力。由于是主場作戰,估計,這次中國金牌總數會超過20年前的北京亞運183枚紀錄。若此,我們是該大力贊頌,還是冷靜思考呢?
個人認為,一家獨大并非好事,會帶來不少隱憂。
亞運會的口號是團結、友誼、和諧、發展,是亞洲人民的一場盛大快樂節日,不能只重金牌,不顧其他。
一家獨大看似可以獨領風騷,但會導致亞洲體育失衡,使其他參與者感到成為陪襯。舉個通俗的例子:本來是請大家做客的,結果,魚翅和熊掌都讓主人搶吃了,剩點湯湯水水的給人家分,咱好意思嗎?生物界和自然界法則告訴我們:只有共存才能共榮。讓一個“巨人”和一群“常人”按照相同規則玩角力游戲,場面未必有趣。尤其是在實力絕對不對等的情形下,在看客的助威下,窮追猛打,沒有觀賞價值。
另外,這會引導本來就畸形的中國競技體育走向極端。多年來,我們一直把體育等同與金牌,把體育當作強國符號,這其實是扭曲了真正的體育精神和本質。體育是什么?毛主席早就說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體育是屬于大眾的運動,是老百姓們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幸的是,這個屬性被漠視了,精英體育一度成為主導。
國內媒體不應一邊倒地對中國軍團的金牌風暴歌功頌德,金牌拿太多并非好事,會帶來負作用,這點,有關方面需要早作判斷。
事實上,北京奧運會后,胡主席已經英明地給中國體育指出了正確發展方向: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我們應該立刻轉型和轉軌,把重視競技體育轉變成重視全民健身,淡化金牌,強化國人體質和健康,提倡大體育和大健康的概念,讓體育理念真正回歸。
下面是組官方數據:目前,中國有1.6億人是高血壓、1.6億人高血脂,有2億人超重或肥胖;城市里,每5個孩子就有1個小胖墩兒,高中生里85%以上的學生是小四眼兒;和日本孩子比,我們的中學生在身體素質多項數據上差很多;我們參加運動的體育人口只有28%,人均體育設施在世界上排百名開外……在亞洲,我們的體育人口和體育設施人均比絕對排不進前10名,就在中國競技體育取得輝煌成就的這20年中,中國人的體質正在明顯滑坡!
然而,我們的金牌總數是世界第一,亞洲絕對第一,這難道不是諷刺嗎?難道這不令我們汗顏嗎?
亞運會上的金牌壟斷是歷史形成的,和畸形的機制和導向有關,只要意識到這一點,在新的體育觀念指導下,相信這種現象會有所改觀。
最后,提個建議:為了改變亞洲一家獨大的失衡局面,是否可以從下屆亞運開始,淡化金牌,從大學或體協中選拔真正的業余選手參賽,少用國家專業隊和職業選手,加大非奧項目比例,這樣就可以和多數亞洲國家選手處于同一選拔背景,在相近的水平上,實現真正的公平參賽;同時,也能避免延續巨無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