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11月15日訊 大河網-大河報報道:專柜160元的眼線筆,網購26元就“收入囊中”;39元吃到標價144元的日本料理……如今,網絡團購以價格優勢迅速走俏。
熱鬧的“百團大戰”中,消費者分享了“抱團”帶來的巨大實惠,卻也遭遇著團來的各種糾紛:拿著餐券消費,被商家拒之門口;低價“秒殺”來的名牌包包,卻是名副其實的水貨;興致勃勃到飯店就餐,菜量少去一半……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因“團”而來的種種消費漏洞,足以引起警示。
現象:團來一肚子氣
日前,網友“鞋城車神”在某團購網站上買了位于鄭州市商城路明珠廣場附近一家火鍋店的餐券,到店里卻被告知不能就餐,原因是“沒有預約”。其實,“鞋城車神”早在前一周就打電話咨詢過,店方讓他周一來。沒承想,周一乘興去吃飯,還是遭遇閉門羹。
網友“素素”還遭遇過團購“價格陷阱”。她團購了豐慶路與農業路交叉口北某自助小火鍋的餐券,團購網上寫著團購價25元一位,店鋪里要38元,誰知道她到火鍋店一看,價格本來就是28元。
記者在百度輸入“團購 投訴”,立刻找到相關網頁448萬篇。記者發現,團購“陷阱”五花八門,團來的實木地板變成了貼面地板;拿著團購券看電影,卻被告知電影取消了;團購的化妝品是快過期的……
揭底:團購網站貓膩多
鄭州一團購網負責人李先生告訴記者,對商家來說,與團購網站合作,比廣告費用低廉,比傳單效果好,所以團購已演變為一些商家的日常營銷方式。
但魚龍混雜的團購網站中“貓膩”也不少。李先生透露,有的不法團購網,以團購名義出售普通價位商品;有的雇“網托”,哄抬團購人數,吸引消費者入團;有的拉高商品原價,再以打折之名團購; 還有的選擇性地發布商品信息,與商家聯合起來搞文字游戲,待顧客消費時,卻要求補差價。
原因:準入門檻低、監管有漏洞
團購網站為啥會在互聯網上迅速蔓延,又是何原因導致其魚龍混雜?
張先生曾參與了一團購網的組建,他說,團購網“門檻”很低,幾乎沒有準入限制。一套團購網售價最低4000元即可拿下,加上付款平臺、客服等費用,創建一個團購網站費用不超過1萬元,很受創業者青睞。
“很多人以掙錢為目的,撈一票走人。”張先生說。再加上團購還是一個新興的消費領域,有很多監管漏洞。
提醒:面對誘惑要冷靜謹慎
“團購走的是低價和優惠的路子,面對誘惑,消費者要冷靜謹慎,學會如何保障自身利益。”省消費者協會相關負責人提醒如下:
注意查看團購網站是否屬于公司化運營,是否具有ICP許可證等信息;不要被價格和折扣迷惑,團購前要看清商品描述、消費規則;盡量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或貨到付款;保存與商家交流的信息,一旦上當受騙,可帶齊證據到公安局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