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石景山瑞達小區
姓名:張亞興
年齡:83歲
社區評價:好老伴
因難以確診的腦部疾患,老伴陷入昏迷近20個月,已經年屆八旬的張亞興老人悉心照顧,終于把75歲的老伴汪淑尊喚醒。在張亞興的照顧下,如今,醒來的老伴已經能夠下地走幾步。
>>2008年9月26日老伴陷入長期昏迷
“她只有我一個,我不管她,就沒人了。”
張亞興與汪淑尊住在石景山瑞達小區。汪淑尊的兒子多年前因故去世,而幾個姐妹又都住在北京遠郊或者外地,他和老伴相依為命。
2008年8月,年屆72歲的汪淑尊陷入了一場莫名的連續低燒,她吃了點兒藥,依然堅持在社區奧運志愿者的崗位上。到奧運會結束,病情加重。張亞興帶著老伴輾轉了幾家醫院,也沒能確診病因。
病勢洶洶,9月26日,陷入昏迷的汪淑尊被送進了301醫院重癥監護室。伴隨著發燒,還出現了抽搐以及腿部浮腫等癥狀。“在重癥監護室住了兩個多月,醫生說希望不大了,讓我做好心理準備料理后事。”那時,張亞興已經80歲。老伴始終昏迷,每天都往返于醫院,鄰居們都看得心疼,他卻說,“她只有我一個,我不管她,就沒人了。”
為了方便照顧,2008年11月,張亞興把老伴轉到了離家較近的航天部醫院。
>>2008年至2010年看電視尋藥學按摩
“家到醫院的公交車,我坐了有1000多個來回。”
在航天部醫院住了幾個月,汪淑尊依然昏迷。看著老伴只能依靠營養液維持生命,張亞興心急如焚。“我給她喂點兒米漿,行嗎?”從醫生那里得到了可以試試的答復,從未進過廚房的他,每天6點就起床,把核桃仁、小米、雞蛋、蘿卜這些東西,放進豆漿機里,打碎煮成糊,然后用保溫瓶裝上,坐車到醫院。
護工通過鼻管把營養糊打給老伴。張亞興就對著老伴,聊聊家長里短。“她以前就是個熱心人,愿意關心這些事兒。”
由于難以確診,加上汪淑尊病情危重,醫院除對其進行維持生命的護理外,還進行過多次搶救。心急如焚的張亞興通過電視和網絡給老伴找藥、學習按摩。“看電視時候,就專門看有沒有治肺治腦子的藥,有就記下來,買回來讓她吃。”
張亞興說:“家到醫院的公交車,我坐了有1000多個來回,直到2010年底把老伴接回家。不管刮風下雨,每天最少兩個來回。司機都認識我了,有時候看我趕車著急,都會等會兒我。”
>>2010年4月的一天昏迷19個月現轉機
“老伴打人了,我高興得3天沒睡著。”
張亞興清楚地記得,轉機出現在汪淑尊住進航天部醫院的第19個月(注:2010年4月)的一天。那天,他照常拎著營養糊到醫院,剛進病房,護工就告訴他,先前你老伴掄著胳膊打人,嘴里嘰嘰咕咕的嘟囔了一陣。
回憶起那一天,張亞興的眼眶紅了,“這是昏迷一年多以來她頭一次有反應,老伴能打人了,當時我高興得3天沒睡著。”
那以后,在她眼前揮揮手,她的眼珠子有時候會動一動。
看著老伴在好轉,張亞興借來了輪椅,“正常人在床上睡幾天都受不了,她都睡了十幾個月了,讓她坐起來換換姿勢。”開始,他只是推著老伴在醫院的過道里來回走幾趟,邊走邊跟她說話。再過了一段時間,張亞興大著膽子,把輪椅推出了醫院,“一樣一樣指給她看,這是汽車,紅色的。這是松樹。”慢慢的,再看見這些東西,汪淑尊也能叫出它們的名字了。
2010年年底,張亞興把在醫院住了1年多的老伴接回了家。
>>如今 能扶著下樓曬太陽
“閻王爺不收我,你把我搶回來了。”
剛回家那會兒,汪淑尊只能躺在床上,也不認識別人。
畢竟是八旬老人,張亞興又有高血壓,在鄰居和親友的建議下,張亞興給老伴請了一個護工。“干了兩個月就不干了,太繁瑣又累。”
除了他。
夜里得兩個鐘頭起來一次,讓她大小便,否則會尿在床上。經常得擦澡、翻身,不然容易得褥瘡。
經常陪她說說以前的事兒,不管聽不聽得懂,鼓勵她“要堅強,要勇敢”。
慢慢的,汪淑尊能想起來一些以前的事兒,張亞興每天都讓她到輪椅上坐一會兒。再后來,怕她腿部肌肉萎縮,鼓勵她扶著窗臺試著站起來,試著跺跺腳。“以前跺腳跺20多下就喊累,我就讓她堅持。現在已經能跺80多下了。”
如今,小區里經常能看見張亞興陪著老伴在樓下曬太陽。“扶著樓梯把手,攙著她的胳膊,能自己走下樓去了。”說起老伴的進步,張亞興臉上全是笑容。
張亞興說,有時候老伴會突然心清眼明地說一句,“閻王爺不收我,你把我搶回來了。”
特寫
“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好照顧她”
昨天,汪淑尊60多歲的妹妹坐了4個多鐘頭的車,從順義來石景山看姐姐。剛見人,汪淑尊依然像妹妹前幾次來探望時一樣,沒想起來是誰。張亞興鼓勵她想想是誰。汪淑尊突然笑著說,你是我妹妹。
妹妹高興地給姐姐一個擁抱,姐妹倆聊了起來。張亞興悄悄告訴記者,“以前的事兒她記得一些,名字也記得,就是人名和人對不上號。”
一會兒,張亞興鼓勵汪淑尊站起來,自己去衛生間。看著老伴從床上坐起來,再站直了,慢慢地往衛生間走,張亞興一直跟在一旁作保護。“20多天前還只能扶著把手走呢,現在能自己走了。我哥(張亞興)太不容易了!”汪淑尊的妹妹紅了眼眶。張亞興說,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好照顧她,讓她恢復得越快越好。(記者 唐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