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不健康 夸大家人缺點
情節之三 “吼”、“吵鬧”、“暴怒”,這是李陽在面對媒體采訪過程中用在妻子身上的形容詞。
李陽說:我無數次在公開場合表明,我重視事業重于家庭,這也是我太太不能容忍的地方。如果沒有事業,人就沒有活著的價值,就算養大了孩子又怎樣,但我太太很反對這一點,孩子們則覺得我陪她們的時間太少了。一個月中,李陽能呆在家、陪在孩子們身邊的時間最多兩三天,如此狀態長達十多年。
解析 不善于解決矛盾是家暴者的一個特點,這與其神經質人格分不開。筆者曾專門撰書分析過神經質人格,它是人類成長過程中,在先天氣質和后天教養因素綜合作用下,以焦慮形式,以自我抑制(壓抑)、自我否定、主觀想象的方式滿足人生重要的需求為特征的性格類型,其特點是內向和壓抑。
在生活中,正常人會適時、適當地表達不滿和憤怒。神經癥性格的人由于焦慮、缺少安全感,遇到人際沖突時會壓抑自己的攻擊性。他們對外人尤其是陌生人拘謹、謙恭、尊重,是因為不知道對方的底細,害怕受到懲罰。當與熟悉的人尤其是非常了解的弱者發生沖突時,他有把握勝而且也真的取勝了,就會體驗到勝利的喜悅,一種在外面世界達不到的征服與控制感在暴力的發泄中得到釋放,這種惡習一經形成就會成癮。
神經質人格之所以對家人兇狠,并非他們不善良,而是由于人格不健康所導致的對家人的期望過高。他們往往有兩個心理賬戶:別人的東西都是好的,而自己的家庭什么都不好。明明孩子學習成績不錯,但別人家還有更好的孩子。妻子夠賢惠美麗了,但還不夠有才;夠有才了,還不夠漂亮;夠漂亮了,身材還不夠好。他們對親人的要求不切實際,每每令自己失望,這實際上是他們對自己不切實際的看法的投射。所以,他們一回家心情就不好,家人之間90%的溝通都是惡毒的、嘲諷的。家庭暴力通常還與大男子主義的心理有關,思想的專制,缺少溝通的誠意或技巧,往往造成了家庭關系的畸形。
應對家暴需要技巧和溝通
情節之四 中秋節,李陽沒有和妻子、孩子們在一起過節,而是住在酒店。他說自己聽從了心理咨詢師建議,當對方再次大吼大叫而他想動手的時候,立刻分開。李陽還開了個家庭會議,向孩子說明3點:其一,為自己的行為道歉;其二,即使將來父母分開了,對她們的愛不會改變;其三,如果她們有一天遇到類似的家暴問題,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解析 家庭成員關系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人際關系,要想杜絕家庭暴力,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觀點的一致性。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興趣與愛好、共同的性格和習慣是溝通的基礎。
2、寬容與尊重:家庭生活中的沖突與分歧大都是一些生活小事,是習慣興趣或對事物的觀點不同,沒有多少原則與是非問題。所以,雙方都應當學會寬容,婚姻意味著讓步。
3、學會管理情緒:李陽通過這次教訓,學會了利用脫離接觸來應對情緒的技巧,即當三句話不合要發火時,離開現場,讓自己沒有實施暴力的機會。
4、受虐方的反抗與維權:家庭暴力之所以頻繁發生,與妻子的應對方式也有關系,只有及時反抗、學會維護自己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制止暴力行為的發生。這次,李陽的妻子通過在網上揭露受到家庭暴力的過程,還到公安機關報案,使得李陽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為。
延伸閱讀
家暴不是沒文化的代名詞
全國婦聯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有16%的女性承認被配偶打過,14.4%的男性承認打過配偶。在離異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達47.1%。
近幾年來,家庭暴力正在向高學歷、高收入家庭蔓延。廣東婦聯的一項調查表明,發生家暴的548戶家庭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有111戶,占20.3%;公務員家庭72戶,占13.1%;月收入2000元以上家庭88戶,占16%。
“在我們審理的家庭暴力案件中,施暴人群呈現知識化、學歷層次逐漸提高的特點,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當事人占了將近1/3,其中還有不少是研究生。”北京某區法院專門負責典型案例的研究人員說。
高學歷者很多像李陽那樣是個“工作狂”,這使得家庭成員情感疏遠、關系惡化成為潛在的可能。處理不好家庭關系,心理問題就容易顯現。在有340多名網友參加的“家暴調查”中,67%的網友認為“家庭暴力與學歷無關”,56%的人認為家暴主要原因是“工作壓力過大,無法找到宣泄的出口”,39%的人認為是“沒有良好的心態”,39%的人認為是“無法協調工作和家庭的關系”。
知識分子家庭的暴力形式以冷暴力和性暴力為主,如干涉配偶行動自由、惡意貶低、故意刁難等。有些男性知識分子會實施更為隱蔽的身體暴力,以防讓外人看出來。而很多女性知識分子采取了忍耐的態度,她們不愿意讓別人看到自己婚姻的失敗,希望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空間而委曲求全。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咨詢與臨床心理研究所所長 博士生導師 劉翔平教授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