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以偏概全,對中醫的個性化理念視而不見。
中醫有三大特點:天人相應觀、整體認識觀和辯證認識觀。
天人相應觀是指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如果人類背離了自然,或者過度改造和破壞自然的話,勢必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所謂整體認識觀,就是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整體、一個小世界,外邊是一個大世界,小世界要適應大世界,小世界本身又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中醫的治療方法不僅僅是頭疼治頭、腳疼治腳,還可以頭上的病從腳上下功夫,腳上的病從頭上下功夫,因為人的精氣神是通過氣血、經絡和生理構成的。
對于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中醫治療的方法也不同,讓所有人都去吃同樣的東西就會吃出問題,這就是辯證認識觀。
溫長路指出,當前的養生往往忽視了中醫的這三大特點,有人總忽悠大家吃一種食物。殊不知,食物好是有一定條件的,食用對象也有不同針對性。五谷之一的綠豆營養豐富,具有防暑降熱等多種作用,但若讓每個人都吃,就肯定會吃出問題。比如對那些體寒、胃腸不好的人來說,就不適宜。
溫長路特別指出:“去掉了中醫個性化理念的養生,不是真正的養生!
三是囫圇吞棗,混淆食養與食療的概念。
現在有些養生專家把所有的食物都說成是珍貴的藥——對此,溫長路嚴肅地說:“這是對中醫概念的混淆!
他的觀點是,“某些藥物有治病的作用,同時也是食物,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某些食物有治病的作用,這種情況也存在。但是,食養和食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因為,食養運用的是食物的營養作用,營養和治病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用量方面沒有嚴格區別。如果是藥療,就有治療性質,有嚴格的用量和禁忌。
“現在有關吃的講座和書籍特別多,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把食養和食療給混淆了!睖亻L路一針見血地指出。
四是瞞天過海,夸大藥物或食物的作用。
藥物和食物的作用都有局限性,有道是: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藥。但是,現在的一些養生專家為了某種個人目的,卻喜歡把某一種藥物說成是萬能的,所以就不停地出現把綠豆和泥鰍當仙丹的新聞。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荒唐現象?溫長路說,就是因為夸大了食物和藥物的作用。實際上,藥物和食物沒有最好和最壞之分,尤其是食物,吃菠菜、吃芹菜、吃豬肉、吃羊肉等,都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
五是混淆是非,迎合“以補為尚”的世俗偏見。
什么是養生?養生就是對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狀態的改善。養就是調養、補養,對人生理功能的調解。溫長路提醒說,切不可把養生和補畫上等號。
老百姓以補為尚,總認為養生就是補,溫長路說,“這是十分錯誤的觀點”。事實上,中醫對補是很嚴格的,且將之細分為勁補、溫補和平補,根據每個人身體呈現的狀況,決定該用哪種方式進補。
不分青紅皂白地瞎補,那不是養生,而是走偏,弄不好還要出事。溫長路舉例說:“比如用人參補,有人吃了沒問題,可有人吃了就會流鼻血!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