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瞄準的是外地來京看病人員中的慢性病患者,有幾類病人是不看的:一是北京人、在北京有親戚的病人不看;二是急診、危重病人不看;三是需要使用大型醫療器械進行檢查后確診的病人不看——
北京圣豐中醫醫院院長沈某被指控與人勾結外包科室,組織“醫托”到北京兒童醫院等大醫院,誆騙患者去該院看病。之后大量向患者出售所謂的特效藥,詐騙了38名病人共計21萬余元。記者昨日獲悉,西城區檢察院以詐騙罪對以沈某為首的犯罪團伙提起公訴。
案例
大醫院門口遇醫托
2009年7月18日,劉某因孩子頭部有囊腫到天壇醫院求醫,在醫院附近遇到一男兩女迎上來搭腔。得知孩子的病情后,三人稱他們的孩子也有頭部囊腫,在北京圣豐醫院被一位姓劉的大夫治好了,建議劉某也去試試,甚至“熱心”地幫受害者找了輛三輪車送其去圣豐醫院治病。
在圣豐醫院,劉某將之前在其他醫院拍的片子交給劉大夫查看。一旁的醫生助理陳某承諾,孩子的病吃過兩個月的藥后就能痊愈,隨后給被害人開了40服藥,花費3528元。在劃價時,劉某又遇到一男一女搭腔,女子自稱有頭部囊腫,吃了劉大夫開的藥后兩個月便痊愈。劉某一聽,顧不得藥價不菲,立即交錢取藥。
據受害者劉某事后說,孩子在服藥一個月后,非但病情沒有好轉,反而身上起了紅點,并伴有腹瀉的癥狀。
騙局
除了醫生全是“演員”
檢察官介紹說,受害者在醫院遇到的好心人就是圣豐醫院勾結的醫托。在兒童醫院、積水潭醫院等各大醫院、火車站等地,頻現各類“同病相憐”、“好心指路”的團伙。他們以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為單位結成對子出現。
行騙時醫托大多稱家人也患了類似疾病,在圣豐醫院被治愈;或稱圣豐醫院的大夫是退休的大醫院醫生;或稱圣豐醫院是某醫院的分院。幾撥“醫托”們輪番上陣,扮演不同的角色蠱惑受害者,目的就是打消其疑慮。
在這個騙局中,所謂的醫生助理實際是診室的承包人。他們一般先登記病人的情況、地址、聯系方式等,并在病歷本上留下自己的電話,以便日后以復診的方式或在病人咨詢時再次行騙。
同時,“醫生助理”們還擔負著吹噓坐堂大夫醫術、資格的任務,甚至給大夫捏造權威、博士、教授等頭銜。
他們以路途遙遠為由,慫恿病人多開藥,并試探出對方身上攜帶的錢數,開出的藥量以讓對方只剩路費為“原則”,以避免病人再去其他醫院就診而導致騙局被識破。
根據《處方管理法》,藥量一般由有處方權的醫師開出,每次最多只能開7日的量,而他們最多能給病人開90天的藥。
檢察官表示,圣豐醫院的坐堂大夫時常僅依據病人在其他醫院的就診材料,便對病人確診。他們給病人開具的特效藥由大夫根據病人病情隨意起名,如活血通絡散、生肌散、壯陽散等,事實上藥房在給藥時,無論是什么名稱的散劑,都給的是同一種粉末。藥方一般也不讓病人帶走。為了避免病人在拿藥后到衛生部門鑒定,醫生一般都不讓病人帶走藥方。
老底
受雇醫生成最大幫兇
從2009年7月14日至2009年9月8日期間,豐臺區衛生局受理了投訴關于圣豐醫院“醫托、藥價、醫生資格”問題的來電、來信、網上投訴共計29起。此外,醫院內也經常有來退藥的病人,甚至雙方經常發生爭執。
事實上,圣豐醫院的院長沈某之前經營的俊杰醫院也存在不少類似的問題。2009年2月20日,俊杰醫院因存在“醫托”等違法問題,被豐臺區衛生局責令徹底整頓;同年2月23日,其被暫停校驗一個月;3月30日,被注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而圣豐醫院于2007年8月30日在工商部門登記成立,經營場所與俊杰醫院經營地址相同,但一直未獲醫療機構執業許可。直至2009年7月,圣豐醫院獲衛生局批準,法定代表人和院長均為沈某。
作為西醫執業醫師的沈某違反國家規定,將醫院中醫科承包給鄧某等人,鄧某等人又將中醫科下的診室分別承包給陳某等人。鄧、陳等人只是外地來京務工的農民或無業人員,沒有專業背景,所以就雇用了一些有中醫資質的醫生坐堂騙錢,并組織“醫托”在各大醫院、火車站等地,騙被害人到醫院就診。
這些受雇的大夫為了牟取高薪,明知醫院違規操作,高價特效藥并不對癥,卻出賣醫德良心參與詐騙。
訣竅
規避風險“三不看”
據介紹,犯罪嫌疑人瞄準的是外地來京看病人員中的慢性病患者,而且需要在其他醫院進行過醫療器械的檢查,并得出了確診結論的。
有幾類病人圣豐醫院是不看的:一是北京人、在北京有親戚的病人不看;二是急診、危重病人不看;三是需要使用大型醫療器械進行檢查后確診的病人不看。受騙的病患多來自外地農村、山區,生活較貧困,本身籌措醫療費就很困難,加之被疾病纏身,最容易病急亂投醫,被騙子瞄上。
記者 孫瑩 通訊員 張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