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水一支0.1元,板藍根顆粒一小袋不到0.12元,牛黃解毒片一片不到0.01元……日前,部分地區在藥品招標過程中出現“超低價中標”。 對此,中國中藥協會呼吁,藥品價格制定要充分考慮藥品最基本的成本,希望有關部門對“藥價虛低”現象給予高度重視,防止某些醫藥企業以次充好,給群眾的用藥安全帶來隱患。 部分地區藥品招標中,中標藥品的價格低得讓業界不可理解。以防治感冒類藥物板藍根顆粒為例,中標的某品牌板藍根顆粒所列價格為:內裝20小包的一大袋僅2.35元。據業內人士分析,按藥典標準核算,即使只算原輔料,這種規格板藍根顆粒的成本價也在3.7元。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的原材料價格體系下,廠家低成本生產藥品,可能會以劣充好,也有可能不按標準規定的成分或含量生產,最終無法保證藥品的質量。這種中標藥品低價屬于“藥價虛低”。 中國中藥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在藥品招投標過程中,有些地方不考慮產品的科技含量,將價格作為招標采購最重要的篩選標準,甚至將“低價中標”作為政績來宣傳,這或將導致某些醫藥企業鋌而走險,以次充好,給群眾用藥安全帶來極大隱患。(記者丁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