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中國質量萬里行投訴部收到投訴973件,比2月份增加435件。其中家電行業投訴314件,IT通訊行業投訴201件,汽車類投訴166件,網絡服務類投訴92件,其他行業76件,房產家居件,食品煙酒類24件,醫療健康投訴件,服裝美容類25件,金融保險類17件,旅游教育類6件。
本月投訴較上月增加近一倍,主要是3·15即將來臨,消費者投訴有扎堆現象。很多消費者認為,到了這天,廠商會較往日更優先解決消費者投訴。而維權部門,比如消協或媒體會更多關注一些。因此很多消費者更積極地在3·15前后投訴企業或商家,以爭取權益。
除此因素外,一些行業的投訴量增大,也凸顯了行業中一些矛盾比較突出。
比如汽車行業、房產家居行業等。汽車行業的投訴,主要由新購買的車引起,比如在磨合期、質保期內的車。
問題主要集中在變速箱漏油、異響,發動機突然熄火等。國產汽車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生產工藝較差,比如駕駛室漏水、車門密封等;在房產家居行業,消費者的投訴暴露出購買房屋質量嚴重不合格,從房產質量到監管審批等環節存在嚴重漏洞。
企業消極對待消費者也是造成投訴的主要原因。有些企業在消費者遇到問題后,不是主動解決,而是消極處理,寄希望于消費者投訴無奈后主動放棄。這樣既不利于品牌建設,更有可能激怒消費者,使事態變大,進而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建議廠商積極處理消費投訴,對產品質量負起責來,而不是聽之任之。#p#副標題#e#
房地產:這樣的房子誰敢住
投訴:2009年11月,山東馬先生購買了諸城市舜華園住房一套。開發商是青島東方恒升房地產有限公司。2010年月份馬先生非常高興地拿到房門鑰匙。可住了沒多久,馬先生再也不住了。2010年8月,他發現整座樓房嚴重下沉,產生斷裂型縫隙,樓房主體裂縫。3個單元42戶居民心慌慌。
事發后,馬先生與業主多次與開發商交涉,無果。后又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至今沒有點滴回答。馬先生說:“到底誰來做公眾消費的‘守護人’?毫無疑問,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負起把關的責任。”
調查:消費者通常是按照常識來做事,不能要求他們成為專家。比如買鞋子,普通消費者很難分辨皮質是頭層牛皮還是二層牛皮。但“市民應該多增加一些知識,政府應該為民眾把關。首先要從檢測部門、蓋章部門、監管部門抓起”。
如果因為一幢樓倒塌而不買房子,是因噎廢食。但假如人們真因噎廢食,就說明有關部門的把關缺失了。政府應該在商品進入流通環節前,成為公眾消費的“守護人”,把好關,確保安全。
#p#副標題#e#
家電:需要真心服務
一、 索尼:三包期內不維修
投訴:北京用戶袁先生在2009年4月16日購買一臺40寸SONY液晶電視。2011年2月15日出現故障,并于當日報修。
維修人員上門對電視進行了檢測,判斷可能是由于液晶屏或另一主要配件發生故障所致,需要更換后確認故障部件。根據保修條款,均屬免費保修范疇。為了配合維修,售后人員對保修單、購貨發票等憑證的原件進行了拍照,上報SONY公司確認是否免費保修。到2月28日,SONY公司維修人員電話告知,說質疑該筆銷售的真實性,暫時無法維修。這時,袁先生迷茫了。很奇怪為什么自己花1萬多買的電視竟成了虛假交易?3月3日,袁先生給當時負責處理的維修人員電話咨詢,得到答復:經過SONY公司確認,認為購買價格較高,因此對購買價格存在質疑,不同意售后對電視進行免費保修。
反饋:投訴辦接到投訴后,立即與用戶核實信息,并與索尼400售后服務熱線取得聯系。不久,我們接到索尼售后人員回復,信息核實完畢,已同意免費維修,目前正在申請配件。
二、松下:電視噪音檢測用DV
投訴:南通胡先生2011年月9日在當地文峰電器賣場買了一臺松下S25系列等離子電視。使用天后,電視出現“吱吱”的噪音,經過確認,系電視電路板發出的高頻電流聲。胡先生說該噪音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尤其是晚上10點過后,外部比較安靜時,更是令人煩躁不已。
而且隨著電視的亮度的不同,噪音也會隨著增加。有時,甚至讓他產生了耳鳴的癥狀。
聯系松下800售后服務電話,多次協商,提出多種解決辦法,比如換機,維修等,松下均以電流噪聲系正常現象拒絕服務。并且表示,(松下電視)有的機器有,有的機器沒有,有的聲音大,有的聲音小。胡先生認為,如此的解釋,未免太不專業,太搞笑了。難道企業沒有標準嗎?后來南通維修店派人上門搜集證據,竟拿著一部“家庭DV”對電視進行了錄像錄音,聲稱發到廠家進行鑒定。
胡先生又氣又好笑,質問用“家用DV機”進行的測量噪聲分貝數,是哪家機構發明的?他說,結果當然不出所料的,得出了噪音在正常范圍內!
反饋:投訴辦接到投訴后,立即與松下公司聯系。目前松下公司已為用戶退機處理。#p#副標題#e#
汽車:投訴持續升溫
一、現代:悅動自燃 莫名其妙
投訴:廣西王先生年4月購買一輛現代悅動汽車。可是,當汽車還在保內時,即2010年8月3日,王先生的愛車停在小區內三十多小時后,竟發生莫名其妙自燃現象。火災發生后,消防部門出具了消防鑒定報告,即“排除了人為縱火,車體附近無可燃易燃物,車體內無可燃易燃物等”。之后,王先生多次聯系廠家協商,并電話催促。直到9月6日,也就是火災發生一個多月后,廠家以“火災原因不明”為由拒絕賠償。
王先生說,自買車后,對車愛護有加,全部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正規的4S店保養,沒有改裝過任何的東西。車子在停放了將近三十個小時后自燃,廠家居然給出這么可笑的結論。
反饋:接到投訴后,投訴辦立即與北京現代廠家取得聯系,并發傳真核實并確認此事。但截止發稿前,現代沒有任何答復。消費者說現代廠商沒有與之進行任何實質性聯系,只是在拖延時間。
調查:根據王先生投訴情況,投訴部在全國又發現有十幾個車主遭遇莫名自燃。自燃均發生在保內,且大都在停止狀態下發生。到目前為止,廠家沒有任何解釋。而對不同車主,廠家有不同的解決態度。有的給車主賠償了新車,有的還在拖延。
二、夏利:投訴不斷,廠家仍緘默
投訴:3·15前,投訴辦又連續收到夏利N5車的投訴。反映漏水問題仍居多。當夏利對此還沒解決好時,又有車主反映N5出現多種故障,多次維修,不能解決問題。如北京車主梁女士說,她在2010年7月份買夏利N5后,半個月就開始出現問題,大大小小修了20次左右,整個車都拆過了,能修的地方全都修了一遍。比如4個車門、剎車、鎖芯、車內煙灰、音響、剎車燈等,還有檔位不好掛、空調漏氟等問題。
光空調組建就等了3個月,現在她無法接受的是發動機漏油都修了2次了,還在漏。梁女士說,不知這樣的漫漫維修路還有多久,出保后怎么辦?
反饋:廠家目前對漏水車主的投訴反饋是已維修好,對梁女士等反映屢修不好的問題說正在與用戶積極協商。
調查:對于漏水問題,夏利仍沒有官方解釋,也無官方解決方案。從目前處理情況來看,只是投訴一起,解決一起。對于N5更多問題,售后人員表示,正在與用戶溝通。
但從用戶方面反饋,廠商的解決意愿一直沒有任何進展。
三、現代車被訴偷工減料
投訴:近日,網友陳女士向本刊報料,稱有媒體報道日系車存在偷工減料現象。比如車門沒有一體成型、沒有后防撞梁、車輛沒有自動落鎖、沒有剎車優先系統等。總之有很多現象可以證明偷工減料行為。
無獨有偶,在陳女士利用本刊投訴系統報料之前,連續有三個北京現代車主投訴悅動汽車無后防撞鋼梁。其中一位車主章先生說,他的悅動汽車存在5大安全隱患:無后防撞鋼梁;沒有剎車優先系統;減配后獨立懸架;前防撞梁變薄;整車密封差,噪音大。
反饋:接到投訴后,投訴部立即與北京現代取得聯系,并發函確認。但發函至今10余日,無任何回復。
調查:看到投訴后,聯想央視3·15專題晚會曝光錦湖輪胎在生產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也許并非偶然。
這時,我們也許不能單純指責企業不負責任。在中國市場,有些企業大膽地如此生產汽車及其配件,說明我們的市場缺乏有效監管和相應法律法規。希望不要以國人安全為代價喚醒自我保護意識。
四、比亞迪:車毀人亡,安全氣囊仍未打開



投訴:湖北王女士在2006年12月27日購買一輛比亞迪汽車。2011年1月16日14時,其夫李先生一人駕駛該車外出途中,為了避讓車輛與行人,車輛猛打方向駛入道路左側,撞斷一棵10CM粗的小樹后又撞在一棵大樹上,造成車毀人亡的交通事故。王女士說肇事時強烈的撞擊,車頭損毀后方向盤破裂,正副駕駛位置上的安全氣囊居然沒有打開工作,是導致其丈夫死亡的主要原因。當她與比亞迪廠家聯系后一個月,廠家的答復是:非正面撞擊,力度不夠。
調查:接到投訴后,投訴辦立即與比亞迪廠家進行聯系,并發傳真核實確認事實。沒過多久,廠家售后服務人員來電反饋說,是車主(亡者)用胸部撞擊方向盤,而車前方的撞擊力度不夠,所以氣囊才沒有打開。#p#副標題#e#
手機:投訴量上升疑有缺陷
一、摩托羅拉:用戶被MT710折磨
投訴:內蒙古張先生自從2010年3月從中國移動營業廳買了摩托羅拉MT710手機之后,噩夢就開始了。
他在投訴中說,手機問題太多,整整一年,MT710手機從來沒有正常使用過。發熱燙手、反復無故掉線、經常沒信號、打不出/接不到電話、反應慢、觸屏不靈、連不上網、無征兆重啟、待機不到半天、莫名奇妙死機、無法升級改進等等。一年中,手機的真正使用連一個月都不到,因為大部分時間根本沒辦法使用!
反饋:收到投訴后,投訴辦立即與摩托羅拉公司取得聯系,公司反饋該用戶從其他渠道投訴過,已經處理。張先生說,幾次投訴后,廠家最后終于同意換機。但他拿到的新機,問題更多,速度更慢,希望退機或更換其他型號。不想再用這令他煩惱無窮的手機了。
二、LG:令人絕望的“旗艦”產品GW880
投訴:廣東左先生在2010年10月買了一款手機。沒想到購機后一直被該款手機弄得頭疼,聯系LG客服退機多次無果,只能投訴。左先生說,使用這款號稱旗艦的LGGW880智能手機的半年中,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能安裝使用的軟件少之又少,軟件兼容性非常差,本來寄希望于升級到OPhone2.0系統后能有一個很大的改觀,沒想到等了半年的結果就是被告知不能升級為OPhone2.0。左先生說,他被深深地刺痛了。LG廠家將不成熟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卻號稱“旗艦”,太可笑了!明明知道存在各種軟件兼容性問題卻不給用戶提供升級到OPhone2.0的解決方案。現在對它徹底絕望了。
反饋:投訴辦與LG公司聯系后,至今未給明確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