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廈門:開辦食品安全道德講堂
廈門市質監系統開辦的食品安全“道德講堂”,不僅有食品行業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培訓,還有關于行業道德和企業責任的宣講和交流。如今,食品安全“道德講堂”,已經成為廈門質監和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張“名片”。
2 內蒙古:乳業質量安全工程
內蒙古在全國率先開展“放心乳粉從內蒙古做起”活動,促進乳制品質量提高,傳遞和表達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企業社會責任感和應有的道德標準。此舉對乳制品乃至食品行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3 鄭州:群發食品企業“黑名單”
鄭州市質監局將食品生產企業“黑名單”的相關信息,以協查通報信函的形式寄發給全國所有地市級質監、工商部門。這一做法實現了信息共享,加強了食品安全監管執法協查協作,充分發揮了監管執法部門的整體合力。
4 杭州:以考促學倒逼機制
杭州市質監局組織食品企業負責人參加考試,內容就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中涉及企業責任的1700條規定。考試合格與否是QS發證、換證的重要依據。實踐證明,以考促學的倒逼機制,能有效督促食品從業人員學法守法、誠信經營。
5 廣東:質量指數納入干部考核
廣東將“質量競爭力指數”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評價指標,納入對市廳級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進一步強化了質量強省活動的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此舉有助于建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質量強省工作目標責任體系。
6 上海:“三化”化解老電梯難題
上海長寧區質監局以特種設備“標準化、信息化、聯動化”為抓手,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老電梯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此舉通過進一步拓展和完善聯動機制,化解了“老齡化”電梯的改造難題,切實保障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全。
7 安徽:聘請大學生質量監督員
安徽省質監局選聘了100名在校大學生,成為該省也是全國首批產品質量安全義務監督員。此舉為社會力量參與質量工作搭建了平臺,是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工作的創新舉措,更對質量志愿者工作的廣泛開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8 天津:推出加工食品質量指數
天津市質監局組織推出了我國首個加工食品質量指數(FQI),從生產和消費不同層面綜合分析判斷和評價加工食品質量狀況。FQI不僅為監管提供依據,也有消費警示作用,是從宏觀角度評判食品生產質量狀況的新嘗試。
9 蘇州:設立淘寶質量檢測平臺
江蘇省蘇州市質監部門開通的淘寶網質量檢測平臺,可為淘寶賣家提供第三方質量檢測服務,從而有效提高賣家在淘寶網的知名度和購買率。這也是蘇州質監部門在保障網購產品質量安全方面邁出的全新一步,受到網絡賣家的熱烈歡迎。
10 北京:組織機構代碼信息共享
北京市質監局建設的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信息共享平臺,不僅能提供信息核對,還可與其他部門的數據庫進行比對,實現動態監管和提供實時服務。這一平臺借助組織機構代碼和實名制管理,使社會精細化管理有了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