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委請亮分
□ 本報編輯部
在籌備“2012質量之光”的6個投票部分時,“年度地方質監亮點”是有爭議的一個——老百姓對質監工作能了解多少?這種選擇是否有意義?我們最終堅持下來的理由是,群眾是質監工作的服務對象,讓群眾滿意是質監工作追求的目標之一。換句話說,老百姓就是質監工作的評委。既然工作都做了,也該聽聽評委們的意見。
要說老百姓現在最關心什么?當然是食品安全。因此,此次入選的10項工作亮點中,有5項都與食品監管工作有關。但這5項工作各有側重,各有特色。比方說,“天津:推出加工食品質量指數”著眼于推出讓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食品安全指數;“廈門:開辦食品安全道德講堂”主要是從提升食品企業的質量意識和誠信道德水平上下功夫;“杭州:以考促學倒逼機制”通過讓食品企業負責人參加《食品安全法》考試,來倒逼企業學法守法;“鄭州:群發食品企業‘黑名單’”著眼全國,信息共享,防止不法企業的產品流入其他區域;“內蒙古:乳業質量安全工程”則是把乳品行業的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到全區的形象高度,做到從上到下齊抓共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工作中并沒有以往常見的“重拳出擊”、“專項整治”,而是從日常監管和風險防控角度入手,圍繞著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開展工作,把政府、企業、消費者都調動了起來。
“上海:‘三化’化解老電梯難題”、“蘇州:設立淘寶質量檢測平臺”這兩項亮點,一個解決的是老舊電梯維保的“老問題”,一個關注的是網購產品質量檢測的“新問題”。雖然問題有老有新,但都是老百姓特別關心、特別希望解決的問題。雖然目前這兩項工作亮點的成效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但是這種急百姓所急的工作思路無疑得到了評委的肯定。
各地質監部門2012年在貫徹落實質檢總局提出的“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12字方針上下了很多功夫,但質量工作不是質檢部門的“自留地”,需要社會各界一起來參與。從“開門抓質量工作”的角度來說,“廣東:質量指數納入干部考核”、“安徽:聘請大學生質量監督員”、“北京:組織機構代碼信息共享”這3項亮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廣東省用質量指數來對市廳級黨政領導干部進行考核,考的就是這些領導對于質量工作的理解和重視;安徽請大學生來當質量監督員,看中的就是年輕人對質量的干勁和熱情;北京搭建各部門共享的組織機構代碼平臺,一來方便其他部門查用,二來還可以比對消除錯誤,可謂一舉兩得。
我們請評委來打分,不是為了排出個一二三名,而是要通過這種形式來了解群眾對于質監工作的要求和期待。只有這樣,我們的質監工作才會更有效能,更有社會影響力。2013年,歡迎評委們繼續亮分。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