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萬里行聯合央視獨家報道】一頭豬從長成到被宰殺成豬肉流向人們的餐桌,要經歷養殖、收購、販運、定點屠宰、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各環節監管要求都非常嚴格。加“瘦肉精”豬肉何以能越過多道監管,流向餐桌?本刊記者歷時一個多月,深入養殖、運輸、屠宰、 檢疫、銷售現場,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在養豬大省河南,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怪象:一些養殖戶從不吃自己養的豬肉。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歷時一個多月調查發現,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陽市和溫縣等地,部分養豬戶生豬飼養過程中違禁使用“瘦肉精”。
一頭豬從長成到被宰殺成豬肉流向人們的餐桌,要經歷養殖、收購、販運、定點屠宰、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各環節監管要求都非常嚴格。而記者調查發現,加“瘦肉精”豬肉順利地流向餐桌的背后,是一條完整的黑色利益鏈。
瘦肉精豬賣相好,每頭還能多賣幾十元
河南省孟州市是有名的養豬地區,大大小小的養豬場不計其數,分別散落在各個鄉村。在這里,養成后出欄的生豬一般都是通過一些經紀人進行買賣和調運。一位經紀人告訴記者,他挑豬的標準是“屁股渾圓,體型要好”。記者跟隨這位經紀人一連走訪了多家養豬場,發現他眼中的“好豬”都個個體型健壯,呈雙脊背,屁股渾圓,充滿肌肉。“像運動員。”這位經紀人形容說。這樣的豬是怎么喂養出來的呢?
在一家養豬場的豬圈旁邊,記者注意到堆放著幾袋飼料。養豬戶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喂豬的普通飼料,真正能讓豬變成瘦肉型體型的,實際上是飼料里面添加的一種特殊的“白色粉末”。在隨后的調查中,記者發現,其他一些養豬場也在往飼料里添加這種特殊的東西。在當地,養豬戶把這種添加過程稱之為“加精”。他們承認,飼料“加精”后,使用起來效果顯著。
但對于這種神奇的“精”究竟是什么東西,養豬戶們大都含糊其辭,“反正養豬場加的就是,這種東西沒人去化驗”。
隨后,記者又對孟州市周邊的沁陽市、溫縣等地一些養豬場進行了調查,發現也有類似的“加精”現象。
在沁陽市崇義寬平村一家養豬場,養豬戶告訴記者,他們這里加的精跟孟州市的一樣,也是一種白色粉末。
而該村另一名養豬戶透露,這種所謂的“精”是屬于違禁品,一般不輕易拿出來示人,他們都是在加工飼料的時候偷偷進行添加。在這家養豬場的飼料加工點,立著一臺大的攪拌機,周圍隨處堆放著一些飼料袋,袋子旁邊一個小桶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小桶里面有一個銀色的袋子。養豬戶打開袋子,只見里面裝的正是一種白色的粉末。
沁陽市崇義鎮寬平村的老曹在他養殖場飼料庫里拿出來“瘦肉精”
沁陽市崇義鎮寬平村的曹姓養殖戶從一個角落拿出來的“瘦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