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快遞業不斷爆倉的時候,我們就窺得國內的網購市場是如何火爆了。筆者一個朋友的父母已經退休多年,也開始熱衷于網購,幾乎每天都可以收到包裹。而筆者年后去快遞公司取快件的時候(一些快遞公司配送范圍限制,不去筆者所在地),去過多個快遞公司的倉庫,到處都是堆積的滿滿的貨物。這就是現在網購市場的現狀,相信這不過是筆者接觸到冰山一角。在全國市場,網購帶來的市場究竟有多大,相信很多人也都有一個模糊的認識。而團購是剛剛興起不久的一種模式,很多人原本并沒有打算購買的欲望,但在大幅度的降價刺激下,開始選擇出手。筆者也嘗試過多次團購,的確是便宜了,但是在消費的過程中往往也并不是選擇自己團購的那一部分,花費的金額也常常超過預算。
當然這都是好的一方面,其實無論是網購還是團購還有很多的不如意之處。尤其是上當受騙的情況出現的時候,人們對網購、團購也有了更多的怨言。這恐怕也是據悉央視今年的315晚會將要問診網購和團購市場的原因之一了。快速井噴式的發展自然會滋生大量的亂象,如何規避這些問題才是關鍵。據悉,今年3·15晚會的主題將定位“護航新消費”。晚會中將公布的一些消費預警信息是聚焦在現代生活的新消費上,如網購、團購、汽車消費、房子消費等等。其實關于團購的亂象之前已經有了相當的報道,我們也聽聞了一些,在315晚上是不是還能給我們演繹更多的故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聯想到國內團購市場的一些新的走勢和特征,突然萌生出一種新的想法。那就是Groupon入華的躑躅是不是也在回避315這個敏感時期?國內團購的幾個主流網站對Groupon入華并不看好,原因一是亂挖人給別人搗亂;二個是抬高廣告資源,又缺乏線下推廣經驗。但是不可忽略的一個潛在問題是,如果Groupon和騰訊合作之后呢?如果說,中國本土團購網站的優勢在于對中國傳統服務業的商戶更為熟悉。那么,Groupon若和騰訊合作,在業務和品牌推廣方面將會占優勢。
不過,國內團購網站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覺得騰訊只是在純粹的在線上領域很強,線下銷售團隊也是短板。可以預計的是,Groupon和騰訊的合作有流量、資金、品牌等方面的強項,但文化的整合,線下資源的整合等等是需要不斷充實的。對于小團購網站而言,Groupon入華是壓力頗大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月數據顯示,到2010年12月,我國1.3億電子商務用戶有網銀支付能力,參加團購用戶數達1875萬人,普及率4.1%。
在火爆的背后,就是客戶對團購問題的頻頻曝光。今年情人節,消費者與團購網站的糾紛再次爆發,諸多團購網站卷入其中。主要問題在于消費者預訂的鮮花不能按時送到。去年9月,商務部直屬機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針對團購行業推出誠信資質認證和評級標準,欲設置門檻約束團購市場亂象,但收效甚微。今年的315問診團購,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改變呢?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小型團購網站而言,這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再加上Groupon入華的步伐加快,2011年的團購市場將是小型團購網站大面積臥倒的不可回避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