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上有“主禁派”和“主存派”兩種觀點,但爭論雙方都掩蓋了一些問題,并且由于各自代表著本利益群體的要求,這就使雙方很難說服對方。
2010年12月15日,衛生部監督局網站對是否禁止使用面粉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公開征求意見。實際上,爭論早已存在:1986年—1998年,是“普及使用,少有禁用”階段;1999年至今,“開始反思,禁用言論”逐步流行階段。
爭論雙方 很難客觀
一、爭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開放后,我國大量引進了西方相對先進的產品、技術、經驗、標準等,由于未進行必要的分析和驗證,很多都存在一定的隱患。面粉添加劑的“禁用”爭論只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在某種程度上講,這種爭論,是標準管理部門對社會、對廣大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所屬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認為,人用小麥粉中,過氧化苯甲酰的最高允許處理量為40-75mg/kg。目前,我國的標準為60mg/kg,在安全范圍之內。
二、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完善等工作越來越嚴格。國家標準的出臺,征求意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并開始考慮廣大消費者的意見。但消費者意見的收集,目前來看仍有很大難度。
三、面粉添加劑從最初的引進,到隨后的普遍應用,再到目前的“禁用”爭論,體現了國內各界對一些新事物的逐步認知過程。在爭論中,即使是最不知情的消費者,也多少對面粉添加劑有了一些認識。
四、爭論雙方都掩蓋了一些問題,即各自代表群體的利益要求,這也是雙方很難說服對方的主要原因。“主禁派”的支持者是面粉龍頭企業,他們通過引進大型先進設備,可以不再依賴面粉添加劑。“主存派”的支持者中,食品添加劑企業和小型面粉廠自然是禁用的受害者。小型面粉廠通過使用添加劑,可以大大縮短面粉的“后熟期”,一定程度上沖抵了大型先進設備的優勢。
五、面粉添加劑本身并不提高面粉的品質,這一點應形成共識。而限量添加是否對人體有害,也無從論證。相對來說,JECFA的數據或許更可信。但問題的關鍵是,現有工藝水平不能做到限量添加均勻,而限量添加均勻又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允許限量添加的標準本身并無太大的指導和規范意義。但如果不允許添加,很多小型面粉廠為了生存,會添加其它目前檢測手段難以檢測的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反倒會使結果更糟。對禁用面粉添加劑的后果分析,這一點必須要有所考慮。
筆者觀點:6條建議
一、廣大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理智,對食品“安全”、“健康”、“營養”的關注程度遠遠高于食品“色”、“香”、“味”等表面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禁止使用。
二、如果“禁用”要求不能通過,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它相關標準的修訂工作。切合實際、具有指導和規范意義的國家標準不能頒布,其影響力恐怕遠遠超過了“禁用面粉添加劑”爭論本身。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三、如果“禁用”,必須考慮中小面粉廠家及面粉添加劑企業的安置問題。據了解,全國面粉生產企業4萬多家,現階段能不使用面粉添加劑的企業僅是百余家而已。
四、如果“禁用”還要爭論一段時間,短期內可以明確告知消費者使用面粉添加劑——過氧化苯甲酰和過氧化鈣的利害關系,并在兩種面粉包裝上做出明確標識,由消費者來做出選擇。
五、無論是禁用還是續用,關鍵的問題仍是監督和控制環節,禁用并不能讓我們的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特別是監督和檢測部門的工作有一絲放松。鑒于生產環節很容易作假,更多應該在流通環節進行檢測,并追溯到生產環節。另外,還應加大標準、規范的培訓、宣貫力度,并提升相關處罰力度。
六、是否會帶來面粉供應問題也必須要考慮。畢竟,今年下半年以來,CPI指數的不斷上漲,已經讓廣大消費者怨聲載道。盡量保證不要因面粉供應減少,而導致面粉價格上漲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