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監管需要長期專業政府也應有付出代價的決心
對于食品安全地方一把手負責制,云無心認為,在短期內可能會起到一定作用,不過長期而言,他并不看好這種“一把手負責制”。中國的食品問題,不是因為缺乏法律和規定,而是缺乏嚴格一致的執行。食品監管具有專業性,而且需要長期一致地進行。沒有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靠“領導重視”是不會長久的。
一把手負責制這種辦法在一些事情上有不錯的效果,比如抗震救災、抗擊非典,非常有效。可以說是中國特色。但是食品安全問題上,他認為不適合。比如三四個月狠抓食品安全,過了一段時間工作重心轉到其他方面。何況一年中抓幾次效果不大,安全問題一旦出了就是事故。還是應該建立獨立的,長期嚴格執行的體系,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領導身上。同時,專業性在監管中是十分必要的,抓食品安全必須是內行。
中國的食品安全管理確實有它困難的地方,這對于政府的確是一個挑戰。
但是,有人提出的“自動消解,自然平復”不大可能。參照國外食品監管的歷史和現狀,只能通過改善監管體系來實現。實際上,問題的核心還是:為了食品安全,政府準備付出什么代價?
云無心認為,食品監管在中國確實很難,中國和美國的食品監管體系有差別,美國是被大公司控制的,美國全國只有不到兩萬個養殖場,平均規模是年出產四五十萬只雞。所以美國政府只要抓住最大的養雞場就可以了,而中國有無數的中小企業乃至小作坊,要一個個控制是很難的。
同時在中國一個食品企業做大以后,地方政府就舍不得處罰,總覺得會影響經濟乃至形象。所以準備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就是說政府敢不敢拿這些大企業來開刀。因為只要把這些大企業管好了,那些小作坊,掏地溝油的小商販真的起不了什么大的風浪。只要這些最大的企業生產的食品是合格的,老百姓知道我只要去買這些主管部門認可的大企業的產品,自然就能保證安全,那么那些黑心作坊自然就沒了市場。但是這些大企業做大之后,總是想賺更多的錢,那么政府有沒有魄力讓你傷筋動骨來規范市場,這是對政府的考驗。
云無心還舉例說美國打擊非法營銷藥品:有些藥品雖然有療效,但是副作用也比較大,政府還沒有批準使用,但是醫生可以權衡,是否好處大于風險,就有權利使用。但是藥廠不許宣傳和推銷。有一些灰色地帶,藥廠希望說服醫生使用來推銷藥品。這個在中國是無所謂的,在美國政府要嚴厲打擊。但實際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前幾年年利潤七八十億美元的輝瑞制藥,就因為搞這種非法推銷藥品被抓住了證據,罰了二十多億美元。
我們的政府敢不敢一下罰掉這些大企業三分之一的年利潤,如果早這樣做,那么整個行業可能會好很多。但政府會擔心處罰企業可能會導致裁員,失業,甚至企業垮了,外企又進來了。有很多食品安全之外的考慮。
科學和理性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與大眾的危機思維“唱反調”容易招致批評
云無心提到,在歷次食品安全危機中,科學松鼠會都是堅持從科學角度為公眾帶來可靠的背景知識。科學松鼠會里有很多媒體的編輯記者,本身并不是理工科出身,但是面對事件,他們會認真地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并不隨便發表觀點,而是秉承一種科學的態度。
科普解決不了食品安全危機,只能幫助公眾理性地看待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只能依靠積極有效的監管。
而積極有效的監管能夠實行,公眾的理性態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因為與大眾的危機思維不一致,松鼠會經常招致的不是批評,而是人身攻擊和謾罵。對這種事情也已經習慣了,經常在澄清一件事情的時候被罵做企業的代言人,政府的五毛黨之類。但這恰恰說明這個社會需要一些理性。因為大家習慣了沒有立場,只有情緒的發泄,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問題本身。
但是真正的科學傳播,本來就不是為了迎合公眾的情緒發泄。松鼠會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介紹科學事實。同時云無心提到,經常看到微博上的一些留言,還是很令他們感動的,說明這個社會中還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冷靜地看待事實,基于事實再進行一些思考。或許以前有一些錯誤的認識,是因為缺乏對事實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