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報與山東省書畫交流學會聯(lián)合主辦的第二屆青少年書畫大賽,迎來了報名的一個小高峰。組委會統(tǒng)計,報名者以幼兒園大班及小學生居多,中學生相對較少,而特設的青年組,報名的人寥寥無幾。據(jù)了解,這種情況在全國舉辦的青少年書畫大賽中比較普遍。針對一些大賽中出現(xiàn)的家長代筆、老師加工等造假現(xiàn)象,專家們提醒家長和老師們要以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比賽。
青少年書畫大賽為何“小鬼當家”?山東省美協(xié)顧問、山東師范大學教授丁寧原表示:“書畫大賽兒童唱主角,這個情況其實很正常。”他談道,繪畫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實際上是把繪畫當作一種游戲、一種娛樂,那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信手拈來的創(chuàng)造力,往往令成年人驚嘆不已。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有美術天賦,便將孩子送到美術培訓機構學習,家長和培訓機構的老師們又會積極鼓勵孩子參賽,因此,在書畫大賽中,兒童是參賽主力,兒童畫最出彩的現(xiàn)象也就很正常了。
多年從事美術教育的丁寧原先生進一步談道,隨著兒童年齡增大,接觸事物增多,他們會在更多的領域找到樂趣,對繪畫的興趣會漸漸減少。這時,兒童畫的階段便結束了。初中是一個分水嶺。進入初中以后,大部分孩子自然而然喪失了對畫畫的興趣,而一部分仍然準備走美術之路的孩子,已經(jīng)在進行造型、透視等理性又枯燥的訓練了。初中二、三年級以后,隨著學業(yè)的加重,很多孩子就放棄了。另一部分孩子在訓練中喪失了對藝術的想象力,即便以后考上了大學里的美術專業(yè),也很難在藝術上有所建樹。只有很少一部分確實有天賦且非常努力的孩子,日后才能真正走上藝術道路。總之,家長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藝術是寂寞之道,并非是有興趣就能搞好;藝術是一種修養(yǎng),不要以功利之心來對待。針對一些大賽中出現(xiàn)的家長代筆、老師加工等造假現(xiàn)象,丁寧原非常痛心,他提醒家長和老師以正確的態(tài)度看待大賽,不要把虛榮、虛偽帶入童真世界。
山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顧亞龍是首屆山東省青少年書畫大賽的評委,和丁寧原先生一樣,顧亞龍先生也特別強調,書法不僅僅是寫字,而是一種心靈的狀態(tài),是一種精神,參加大賽重在參與和學習,不要抱著太多功利心。 本報記者 霍曉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