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熱”需冷思考兒童教育培訓市場調查
隨著兒童節的到來,在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各種品牌的早教機構紛紛加大了宣傳攻勢,3歲以下幼兒背著書包去“上課”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一節課收費幾百甚至上千元、效果說不清……盡管早教市場問題凸顯,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誘惑,還是使眾多家長對花樣繁多的早教課程趨之若鶩。
在愈演愈烈的“早教熱”背后,“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究竟科不科學?究竟是誰的起跑線,誰在比輸贏?孩子的“起跑線”究竟在哪里?
早教之風愈演愈烈
6月1日一大早,南京市德基廣場的金寶貝早教中心擠滿了家長和孩子。記者觀看了一節“音樂課”,10名家長帶著孩子圍坐成一圈,這些2歲左右的孩子拿著小鼓鈴,一會咬鈴鐺,一會到處跑。教室外,10多個家長圍觀這一“全球同步早教課程”。
這是近年來“早教熱”的一個生動縮影。
記者在北京、南京等地采訪發現,近年來,從寫字樓到商場,從街道到社區,大大小小的早教機構已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
早教課程收費令人咋舌。一節45分鐘的早教課程,收費100元至300元不等,游戲班、英語班、音樂班、親子班……幾乎班班爆滿。家長要是“嫌貴”,工作人員會“振振有詞”表示:“起跑線”越早越貴,教幼兒比教大學生都難!
早教之風愈演愈烈,有些早教中心最小的寶寶只有幾個月大,甚至還沒滿月的嬰兒也“走”進了課堂。
“早教應該從胎教開始,準媽媽懷孕14周以后就可以進行系統胎教了。”南京一家知名早教連鎖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大多數早教課程都是針對6個月以上的寶寶,但有些性急的父母還是把三四個月大的寶寶也帶來聽課,“來我們中心上課的寶寶年齡最小的只有28天。”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最近公布的2011年度中國特許經營投資景氣調查顯示,兒童教育培訓被受訪者一致推舉為“極具成長且投資回報率極高的行業”。
于是乎,租一塊場地,進一批游樂設施,招幾名教師,便成了早教機構,加入瓜分早教“蛋糕”的行列。“六一”兒童節期間,僅南京就有好幾家早教中心成立并開始招生。
早教變相成應試教育
“贏在起跑線”是早教機構掛在嘴邊、眾多家長紛紛追捧的教育口號,在很多教育專家看來,這一原本具有開創意義的口號,被應試教育“變了味”,被早教機構和家長“念歪了經”。
“早教效果如何我也說不清楚,但為了上好幼兒園,花再多的錢我也認了。”北京的吳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今年2歲,已經上音樂、啟蒙兩門早教課程半年多。她買來一年的“課程包”,每周一共4節課,每節課150元,一年全上下來要3萬元。
吳女士原本也沒想上早教班,但周圍朋友都說,上了早教班的孩子“腦力更靈光”,幼兒園面試時成績更好,所以就“隨大流”報了名。
吳女士說,早教課程看著“玄乎”,其實就是聽聽音樂、玩玩游戲、看看圖畫,“早教班不僅貴,而且占用了我很多休息時間,如果孩子不能上個名牌幼兒園,那就虧大了!”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家長追逐早教的源動力。透視愈演愈烈的“早教熱”,在這場“應試教育”的賽跑中,家長正從陪練員轉變成運動員。
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揚生表示,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那些早教機構宣稱“寶寶3歲脫盲,能識字3000,還會加減運算”的神奇魔力,早已被證明是一場場騙局,“家長對早教趨之若鶩,很多是出于從眾心理,怕自己的孩子在應試教育的鏈條中"脫節"。”
現代教育實驗證明,適度的早期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個觀念本身很好,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被"念歪了"。”張揚生說,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層層傳導,現在的早教課程存在“過于注重知識、技能傳授”的傾向,不符合教育規律,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很多早教機構的課程計劃,墻上掛掛,全是鬼話!”張揚生說,現在的很多早教課程看著體系龐大、有理有據,但由于缺乏師資和硬件條件,真正執行起來往往走了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長期研究幼兒教育的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表示,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西方“胎教”等早教觀念傳到國內,有專家提出“教育從娃娃抓起”等口號。這些觀念和國內應試教育的實際相結合,使“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口號越叫越響。
殷飛認為,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人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從這一角度上講,在幼兒教育中加強習慣養成、性格培育等內容很有必要,早教在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娃娃抓起不如從父母抓起!”殷飛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老師。父母應在早教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往早教機構“一推了之”。
“"贏在起跑線"這個口號聽著有道理,仔細分析,則大有謬誤。”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吳曉茅表示,起跑線的重要性取決于跑步的距離。如果跑100米,起跑線提前1米就可能決定比賽勝負。但現代人僅集中學習的時間就長達20年左右,如果以賽跑來形容,無疑是一場超級馬拉松。“像早教這樣提前跑幾米,對人生的馬拉松究竟能起到多少作用?”
南京的田小飛等家長也反映,很多早教課程“感覺太簡單”,效果也不明顯。還有一些所謂的“啟蒙課程”,連大人們都難搞明白,對學齡前兒童更沒有效果。
“如果硬要給孩子確定一個"起跑線",這個"起跑線"一定不是什么早教機構,而是家長。”張揚生認為,家長應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孩子在感受親情關愛中快樂地學習,遠勝于花大把錢財去接受他人的所謂“早教”。
殷飛等教育專家表示,目前早教市場上教材混亂、標準不一、虛假宣傳等問題嚴重,教育質量、學生安全等問題凸現。一些“黑早教”甚至沒有任何手續就開張招生,個別早教機構甚至大量收取會員費后一走了之,給家長和社會造成巨大損失。工商、教育等相關管理部門應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早教市場的規范和指導,為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