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政府對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不斷加大,但是,毒品對未成年人的侵害依然不容忽視。
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11中國禁毒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9萬起,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10.1萬名,強制戒毒人員達21.6萬名,均比上一年度有較大增長。其中,未成年人吸毒以及參與毒品犯罪案件的數量正在迅速上升。
涉毒案件逐年增加
審理未成年人涉毒案件的法官發現,案件數量增加的同時,未成年人吸毒和參與毒品犯罪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低齡的趨勢日益明顯,“90后”參與吸毒、販毒屢見不鮮,甚至出現了“95后”的犯罪嫌疑人,折射出對未成年人禁毒教育的不足。
涉毒原因復雜多樣,無論是自身吸毒還是參與毒品犯罪,未成年涉毒的原因多種多樣,自身的家庭情況、生活環境存在較大差異,為開展戒毒工作和打擊毒品犯罪帶來一定的困難。
新型毒品層出不窮,相關統計顯示,未成年人吸食的毒品中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的數量要遠超鴉片、海洛因等傳統毒品,而這些新型毒品相對于傳統毒品的危害更大,徹底戒除更困難。
先染毒癮后犯罪,主要表現為尋找毒資的財產犯罪或以販養吸的毒品犯罪。
案例一
小趙的父母在京經商多年,家境富裕,父母對他又比較溺愛,從來不限制花銷。小趙出手闊綽,為人大方,身邊總有一幫“鐵瓷”的朋友圍著他,一起出沒于迪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嘗試各種新奇刺激的娛樂方式。
一次,小趙在朋友的慫恿下服用了搖頭丸,非常興奮,逐漸上癮,服用的劑量越來越大。
一天,他躲在家里吸毒被父親發現后,家里開始控制他的零用錢。沒錢吸毒的小趙多次深夜攔路搶劫他人財物,換取毒資,最終被法院以搶劫罪判刑入獄。
案例二
小王是一名職高學生,家境并不寬裕。一次偶然的機會,小王與幾個同學去KTV唱歌,一進房間有個同學便拿出一包白色粉末,說是可以助興。小王第一次吸食了K粉。
此后,他又在同學的慫恿下吸食了幾次,染上毒癮,但并不寬裕的家境無法負擔吸毒的開銷。小王開始向身邊的同學販賣毒品,賺取毒資,成為以販養吸的毒品販子,在毒品交易時被警方抓獲。
案例三
小孫是四川人,因家庭貧困輟學來北京打工,老鄉大劉將小孫安排在自己的家里居住,介紹其到洗浴中心當保安,對此小孫非常感激。
一日,大劉讓小孫按照指定的地址給他人“送信”。幾次之后,小孫漸漸明白自己送的是毒品,但想到大劉給自己這么多的幫助,并未終止這一行為,直至公安機關將整個販毒團伙成員抓獲歸案。
法官解析涉毒原因
未成年人沖動性強,好奇心重,極易受到毒品的誘惑,加之其身心尚不成熟,自控能力較差,容易產生身體和精神依賴性。未成年人對事物的風險估計不足,做事不計成本,為籌集毒資,往往實施盜竊、搶劫等侵財行為,犯下嚴重罪行。
法官分析青少年涉毒案件發現,未成年人涉毒原因較多:家庭教育失當,缺少家人關心,致使未成年人吸毒取樂;交友不當,追求江湖義氣,踏入犯罪團伙;過早走上社會,經驗少、心智尚不成熟,常常被人以老鄉、同事、哥們兒等關系拉攏、哄騙,容易進入依照血緣、地緣結成的涉毒犯罪團伙。
近年來,法院少年審判法庭在司法實踐中發現,杜絕未成年人涉毒需要全社會的更多關注,加大打擊力度,斬斷毒品來源;規范娛樂場所,壓縮毒品流散空間;倡導健康生活,培養良好風氣;關注涉毒少年,幫助回歸社會。(黃巖 王要勤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