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1分報道,隨著紅木收藏市場的火爆,素有“木黃金”之稱的海南黃花梨開始身價暴漲,從2002年每噸兩萬元,到現在每噸800萬元,8年時間海南黃花梨的身價翻了400倍。難怪有人現在把海南黃花梨比作“瘋狂的木頭”。
不能否認海南黃花梨的獨特經濟價值和稀缺性,但如此高的身價還是讓人不免咋舌。那么海南黃花梨到底是物有所值還是虛火上升?連線中國之聲經濟觀察員馬光遠。
主持人:海南黃花梨之所以能吸引眼球,您認為它的魅力在哪里?
馬光遠:最主要的是因為它的稀缺性。我們知道,如果從真正的黃花梨家具本身的價格來講的話,目前市場存在的真正的黃花梨家具是比較少的,而且之前明代的家具70%的已經不在國內,所以加上明代的概念、加上原料本身的稀缺性——很多黃花梨要成材的話要上百年以上,這種稀缺導致了目前對它的需求是比較大的。
所以我們對黃花梨家具的稀缺性進行定義的時候,一個是黃花梨木材本身的稀缺性,第二這種稀缺性加上明代概念的話更加稀缺,這兩個概念是結合在一起的,如果說它物有所值的話,一個是材料本身,第二個它是不是明代家具,我覺得這兩點要結合起來看。
主持人:它的價格從兩萬元漲到現在的八百萬元,您認為這種價格是情理之中還是存在人為炒作的因素?
馬光遠:這要看是不是明代的家具,是不是古老的家具,而且是不是真正的海南黃花梨。如果說我們這個概念本身,如果純粹來炒黃花梨這三個字的話,本身應該是不值這么多錢的。一個家具本身不僅僅取決于它的原料,還取決于它的工藝,還取決于文物本身的價值。所以我們目前的價值定位,價值概念里面透著很多概念,一個是原料本身的稀缺透著淋漓盡致,第二個是明代家具的文物概念,也透著淋漓盡致,第三個工藝的概念,透著也是淋漓盡致。
但事實上,市場上的黃花梨家具本身就工藝而言、就年代而言,以及材質本身的真偽而言,并不值這么多錢。所以大家對黃花梨家具本身的價值進行定位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如果真正是明代的家具的話,我們可以講它物有所值;如果不是,如果是現在的,工藝方面比較差,沒有任何文物價值可言的話,這個價格根本不值。
主持人: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沒有文化歷史價值的海南黃花梨,我們回溯一下,從天價大蒜到天價海南黃花梨,幾乎都能看到商品背后人為炒作的因素,市場上越來越多炒作的現象,您認為投資者該如何選擇才能避免這樣的風險?
馬光遠:如果你炒大蒜的話風險比較少,因為大蒜無所謂真偽科研,除了有些地方的產地比較重要之外。但是海南黃花梨不一樣,畢竟木材是比較少的,應該來講,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黃花梨都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從它的原材料本身來講的話,能夠有20%的是真的已經相當不容易,而且在真的里邊有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
現在紅木家具本身的標準并不規范,普通的投資者認定黃花梨是不是海南黃花梨非常難,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一些關于圍繞海南黃花梨的糾紛,這些糾紛難到打官司一般都會打輸,因為它本身的法律標準并不明確指出哪些黃花梨是海南黃花梨。現在市場上還有越南黃花梨,它們之間的品相相差很遠。
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對于很多投資者而言,這個概念本身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因為黃花梨的需求導致了目前真正的黃花梨是非常少的,所以你炒作的本身、你投資的本身可能大多數都是假的。所以我覺得投資海南黃花梨,如果你沒有具備相應的知識的話還是慎重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