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一兩年不會壞,很受鄭州飯店的歡迎
各種菌類產品被浸泡在消毒液中,這樣既能防止蘑菇腐爛,又能起到漂白的作用,這是記者8月31日在鄭州市王寨路數十家菌類商店內看到的。
這些被浸泡的蘑菇被飯店購回后用清水一沖洗,便被做成了“美味”的菌湯或被放在了火鍋旁。專家表示,簡單的沖洗根本無法去除因長期浸泡而殘留在蘑菇身上的化學成分,食用這種蘑菇將對人體產生巨大危害。
現象:蘑菇泡消毒水里
8月31日下午3點左右,鄭州市北郊的水產大世界王寨路兩旁熱鬧非凡,銷售菌類產品的商店數十家。在該路東段路北的一家商店內,各種裝在塑料瓶中浸泡著的蘑菇應有盡有,一根根、一團團蘑菇在液體中搖曳著,好似一瓶瓶標本。
記者進入店中,一個伙計正在將瓶裝蘑菇裝進紙箱。“四瓶一箱,每箱30元。”面對記者問價,伙計一邊干活一邊回答。
一旁的老板介紹,他們商店中有草菇、雞腿菇、金針菇、猴頭菇等近40個品種,產品銷售覆蓋鄭州市許多飯店。“為啥都是裝在瓶里泡著啊?”面對記者的提問,老板回答:“瓶里裝的是消毒水,這樣的話蘑菇一兩年也不會壞。”目的:泡消毒水為防腐
記者佯裝飯店老板來到一家菌類銷售商店,店員正在從一個大紅盆中用漏勺往塑料瓶中裝一種菌類,然后往瓶中注水,店鋪內刺鼻味嗆得記者咳嗽。
在工人們緊張工作的地方一側,有兩個水泥池子,水中漂浮著許多蘑菇殘片。池邊放著一個塑料袋,里面是白色粉末,包裝上寫著“二氧化氯”。記者佯裝詢問蘑菇如何保存,一名忙碌的伙計告訴記者,裝進瓶子浸泡蘑菇的就是這種二氧化氯溶液,浸泡在這種溶液中主要是為了防腐。
記者聯系了一名鄭州市食品安全專家,他表示,二氧化氯融入水中就變為“次氯酸”,“次氯酸”有消毒、防腐,并有漂白作用。
銷售:“浸泡菇”多賣給飯店
在一家店鋪內,堆放著許多塑料大桶,大桶內分別裝著各類菌種,屋內彌漫著一股臭味。這是一家批發未分裝蘑菇的商戶,老板告訴記者,這樣的蘑菇沒有在消毒液中浸泡過,吃著健康。
在王寨路西段的一家商鋪,老板給記者介紹了蘑菇的制售流程。他表示,各種蘑菇進貨來自全國各地。“我們吃的蘑菇其實都是熟蘑菇,新鮮蘑菇在產地采摘后為了便于儲存,就在熱水里過了一遍,然后放入大桶,用鹽腌起來,再發往各個市場。”這名老板介紹,“放在桶中的蘑菇可以儲存數年不會腐爛。”
這些蘑菇用清水去鹽后,很快就變質,所以許多商戶就采用將蘑菇浸泡在消毒液中的方法將其賣出。這樣使用者買回后什么時間想用,只需用清水一洗,就像新鮮的蘑菇一樣。
這名老板表示,蘑菇分為干菇和腌菇,飯店一般都是用干菇出味兒,當調味品用,食用較多的還是這種腌菇,這種蘑菇清洗后保留脆嫩的口感,非常適合各類菌湯的制作和火鍋的涮料。
采訪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這種腌制蘑菇的危害遠不止商戶所說的。他表示,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蘑菇產地,腌制在桶中的蘑菇有很多使用的不是食用鹽,而且為了防腐,往往添加多種化學防腐制劑。商戶購進整桶的產品后,銷售前先要為蘑菇“美容”:去雜質,放進清水淘洗,因為經過長時間腌制,蘑菇已經發黑,淘洗后在蘑菇中放入具有漂白作用的化學試劑,“美容”后再裝進裝有防腐液體的塑料瓶中銷售給各個飯店、酒樓。
他介紹,目前鄭州市大多飯店使用的蘑菇基本上都是這種瓶裝的蘑菇。
危害:次氯酸可致癌
這名知情人士透露,經過長期浸泡的蘑菇別說經過簡單的沖洗,就是用清水長時間浸泡,也不能完全把蘑菇身上的消毒液清洗干凈,大量的“次氯酸”被消費者吃進了肚子。
鄭州市質監部門相關專家表示,次氯酸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殺死水里的細菌,所以自來水常用氯氣來殺菌消毒。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機色質褪色,一般用作漂白劑、氧化劑、除臭劑和消毒劑。在生物學中,次氯酸被嗜中性白細胞用來殺滅細菌。它被廣泛用于游泳池的含氯消毒劑產品中。
他表示,次氯酸雖然能防止蘑菇中的微生物生長,但按照國家相關食品安全規定,該類物質是絕對不允許在食品中有殘留成分。該物質一旦進入人體一定量后,因為具有強氧化性,對人體食道有腐蝕作用。此外,長時間食用含有次氯酸的食物還將會引起身體癌變。據《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