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選用多好的材料細心烹制,就是做不出外面飯館的香味來,不少武漢主婦、煮夫很可能就是輸給了一種“神奇”的添加劑“一滴香”。昨日,從事廚師多年的王先生向本報報料稱,“‘一滴香’悄然扎根武漢十五年,業內已是公開的秘密,只需滴一滴,飯菜即使不放肉,甚至有點變質,依舊會香味撲鼻。”
昨日,本報記者探訪了江城市場,確實發現“一滴香”在熱賣。但醫學專家認為,該產品很可能為化工合成,長期食用對身體,特別是肝臟危害大。武漢食安辦表示,將介入此事,聯合工商部門進行調查。
在漢口民權路一家食品用料經銷店,各種雞肉味、鴨肉味、牛肉味、羊肉味的“一滴香”把兩米高的貨價擺得滿滿當當,武漢人喜歡吃的鴨脖、香辣蝦所專用的“一滴香”也赫然在列,十幾平米的店鋪內彌漫著濃郁卻又有些怪怪的肉香。
記者佯裝要進貨,與店主攀談起來。“買‘一滴香’,你們算是找對人了,我們這是武漢總經銷點。不管是炒菜還是做火鍋、早點、麻辣燙,只需要滴一滴,想要什么肉味都可以。”30歲出頭的李先生個子不高,留著精干的短發,說起話來比較直爽。
“以前,武漢的飯店做菜全憑廚師手藝,” 李先生介紹,“一滴香”最早起源于餐飲業競爭激烈的廣東,1995年,一些武漢酒樓聘請的廣東廚師才將‘一滴香’帶入了武漢。“味美的高湯只有老字號的店子才熬得出來,‘一滴香’卻直接打破了這個門檻。”見識了“一滴香”威力后,武漢的“一滴香”生意火爆起來。
“‘一滴香’進武漢雖然已15年了,可是除了餐飲業人士和經銷商外,多數市民并不清楚。”李先生說,添加“一滴香”對餐館而言,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所以都刻意隱瞞著。
使用隱患
長期食用化工合成物危害大
記者所買的“一品香”瓶身上有QS標識,成分為“丙二醇、2—乙酰基噻唑、2.5—二甲基吡嗪、肉類提取精油和進口香料等。”
湖北省營養學會理事、協和醫院營養醫師蔡紅琳表示,根據成分和使用效果來推測,該產品很可能為化工合成。“一般來說,從天然原料中提取的添加劑,穩定性相對要差一些,色澤和功效都不會過分夸張。如果使用后食物嬌艷欲滴、香氣四溢,很有可能是使用了化學合成的添加劑。”
蔡紅琳說,添加劑對于人的身體而言,營養作用十分有限。這些化學合成的添加劑進入體內后,經過腸道消化吸收,由肝臟進行分解,最后通過腎臟代謝。“食物在身體里,一般會超過24小時,便秘則會呆的時間更長。” 類似精油的這些物質,溶于身體的脂肪,如果隨脂肪沉積在體內,想代謝排出體內更難。
“這樣在身體‘走一遭’,尤其是對肝臟的損害最大。” 蔡紅琳說,毒素長期在身體內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相當于慢性毒害,嚴重就會致癌、致畸、致突變。
網上查詢也可以看到,《中國質量報》曾報道稱,食品專家基本可以斷定“一滴香”是通過化工合成方法做出來的,而食用化工合成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長期食用‘一滴香’有損健康”。
據全國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1/3的腫瘤都是“吃”出來的。“在利益地驅動下,市民‘被動’吃出的問題占到比較大的一部分。” 蔡紅琳建議,市民在選擇食物時,不要過分要求色澤、味道,少吃加工食品。
(長江商報 韓立山 劉迅)
銷售
鴨脖、香辣蝦都有專用“一滴香”
“一滴香”銷售情況怎樣?李先生隨手翻開自己的銷售記錄,僅半天已經賣出去了十幾瓶。
記者花50元買了一瓶“一滴香”,蓋上印著生產日期“2010年7月28日”。擰開瓶蓋,一股濃濃的雞肉香味就飄了出來。液體呈油狀,看上去跟食用油差不多,但剛把瓶口放在鼻子底下,一股刺鼻的味道就熏得人喘不過氣來。
“這是剛進的貨,賣得很搶手。”李先生說,不僅小飯店、早點、夜市攤在用,不少知名大酒店也在用。為了印證自己所言非虛,李先生將銷售記錄往前翻了幾頁,武昌、漢口幾家知名酒店的名字赫然在列。
“都是廚師長過來買的,一次要買幾千塊錢的,還得給些回扣。”李先生透露,武漢人對口味非常挑剔,所以很多大酒店和小餐館通常都是“一滴香”和“透骨香”混著用。
記者隨后走訪了竹葉山中環商貿城等幾個市內的大型貿易市場。在竹葉山,“一滴香”價格高低不等,最低的每瓶20元,最高的能賣到100元。一位朱姓攤主介紹,價格高的味道更濃。市場上的“一滴香”的外包裝幾乎全部用的是不透明塑料瓶,而且很多標簽上連生產廠家都沒有。
流向
“小飯店知名大酒店都在用”
幾個經銷商一致的說法是,“一滴香”用得最多的是煲湯店,其次是火鍋店。
據爆料的王師傅介紹,真正的高湯需要用牛骨、豬排、雞身等原材料,可以添加些天然香料,用文火慢慢熬制,“時間越久,湯味兒越濃”。
“但整鍋清水放上一點雞汁‘一滴香’就比雞湯還要香。這東西用起來省事、省錢,味道比熬的還好。”王師傅說,他先后工作過四五家飯店,都是這么做的,“想熬什么味就有什么味,這在業內已不是秘密。”王師傅還說:“‘一滴香’是聞起來香,‘透骨香’則讓人吃起來也非常香,兩個混著用,效果非常好。”
在北湖夜市經營煲湯生意的小范向記者透露,不滴“一滴香”根本競爭不贏同行。來自江西的他和妻子去年開始在夜市嘗試經營湯館。可是“不管怎么用心調配底料,就是沒有隔壁的那家味道香。”
小范幾經打聽,才曉得奧秘在于“一滴香”,買來一試發現“果然是事半功倍。根本就不用熬,清湯加點佐料滴兩滴,就大功告成了。”
昨晚,記者在石牌嶺一家火鍋店看到,火鍋湯底為乳白色液體,便詢問湯底的成分。服務員說,湯底是用骨頭加上各種佐料熬制的,細問下去,便不再答話。記者提出想大量收購該店用過的骨頭,服務員稱需要向領導請示,之后再無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