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自爆家丑的態度值得肯定,但此事也反映出網絡交易市場的普遍問題,大量存在的欺詐行為該如何監管?
沒有人想到,衛哲和馬云,這對惺惺相惜的商業伙伴,會因為“價值觀”,分道揚鑣。
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昨日下午在股市收盤后宣布,為維護公司“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及誠信原則,2010年公司清理了約0.8%、即1107名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會員,公司CEO(首席執行官)衛哲、COO(首席運營官)李旭暉因此引咎辭職,淘寶網CEO陸兆禧將兼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
“中國供應商”是阿里巴巴平臺上以出口為主的中國外貿企業。
涉嫌欺詐“主要手法是騙取預付定金”
阿里巴巴公告稱,阿里巴巴B2B公司發現從2009年底開始,平臺客戶的欺詐投訴有上升趨勢,而從今年1月中旬由阿里巴巴發起的一項獨立調查顯示,部分銷售人員為追求高業績,故意或者疏忽而導致一些涉嫌欺詐的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公告顯示,公司已經清退了1107名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會員,并關閉其店鋪。同時,公司也嚴肅處理了近百名負有直接責任的銷售人員,大多被處數千元不等的罰款。
據悉,除了上述2010年度涉嫌欺詐的1107名“中國供應商”會員,阿里巴巴還在去年11月公布的2010年第三季度財報中確定了1219名在2009年簽約的涉及欺詐全球買家的“中國供應商”。阿里巴巴稱,每宗詐騙個案涉及受騙買家的付款金額平均少于1200美元。圈內人士稱,其欺詐手法主要是騙取國際買家的預付定金。
網友圍觀馬云郵件英文發感慨
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的衛哲,以超過5000萬的年薪被譽為香港上市公司的“打工皇帝”。接近阿里巴巴的圈內人士對本報表示,衛哲雖然是精明的職業經理人,但其過于注重業績導向的管理方式,令阿里巴巴銷售人員感到巨大的壓力,為追求高業績,銷售人員降低審核標準甚至故意縱容或疏忽“中國供應商”會員的欺詐行為,變得不可避免。
馬云在昨日寫給員工和客戶的郵件中痛斥了這種行為,稱“對這種觸犯商業誠信原則和公司價值觀底線的行為,任何的容忍姑息都是對更多誠信客戶、更多誠信阿里人的犯罪!”信件的內容隨后被各個網站登出。
“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馬云在寫給員工和客戶的郵件中說,“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面對現實、勇于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將不再是阿里。”
讓網友驚訝的是,馬云在郵件中還用英文大發感慨:“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此時此刻,非我莫屬!”這幾句話也順勢成了網絡上的當紅句子。
網絡欺詐金額超過販毒
在網絡購物快速發展的同時,與之相關的違法行為也呈爆發式增長。據阿里巴巴前首席執行官衛哲介紹,從2009年開始,全世界網絡欺詐的金額開始超過販毒,數量眾多的消費者在體驗網絡購物時曾經遭遇陷阱。
目前存在的網購陷阱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一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目前網絡上制假售假的現象十分嚴重,網店中假名牌滿天飛。二是炒作信用,虛假宣傳。記者從淘寶網了解到,目前網絡上出現了專門幫助賣家炒作信用的黑色產業鏈。三是網絡釣魚,植入“木馬”。四是售后扯皮,服務打折。
法律專家王豐昌介紹,美國網絡消費領域的詐騙金額一年高達幾十億美元,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統計。從應對網絡詐騙來說,我國的管理手段、技術手段和立法等還存在不足。業內人士也提醒,消費者必須得自己多長個心眼,切莫因為貪圖便宜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