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身“新衣裳”又賣新機價
近來,海口一些電子商場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銷售MP3、MP4的商家打出大量回收廢舊MP3、MP4的招牌,他們大量回收MP3、MP4到底做什么呢?記者經過兩天的明查暗訪,發現一些廢舊MP3、MP4經過商家的改頭換面,以新面孔流向了市場。
眾多商家競相回收
在海秀路一些電子產品銷售比較集中的商場,許多柜臺也在開展回收MP3、MP4的業務,記者粗略數了一下,約有二三十家。一位姓彭的消費者說,商家對電子產品進行維修無可厚非,可要大量回收廢舊MP3、MP4做什么用呢?
昨天,在一家銷售MP3、MP4的柜臺前記者假意拿出一個舊MP3,問是否回收。剛開始售貨員準備查看記者的舊MP3,可她突然看到記者身后拿著相機的攝影記者,一下子警覺起來,把舊MP3還給記者。記者詢問回收舊MP3做什么用,售貨員回答說自己用。“收這么多自己用得了嗎?”售貨員無話可說。
吸取第一次教訓,記者只身來到西區的一個柜臺。售貨員接過去拿給旁邊的老板。老板看了一下,對售貨員搖搖頭,并低聲嘀咕了幾句。售貨員把舊MP3還給記者:“這款機太舊了,現在沒有新外殼換,沒辦法回收。”“為什么要換外殼?”記者不解地問道。“換了外殼后再拿到柜臺上賣呀。”售貨員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道出了個中秘密。
正當記者準備離去時,一個小伙子叫住記者,把舊MP3插在電腦上試了試后,便問20元賣不賣。記者以價格太低為由離開了這里。
兩個新機都有磨損痕跡
隨后,記者扮成消費者準備購買一個新MP3。在一家商場的柜臺,記者看中了愛美視型號為MP-029的機子,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記者從220元砍到了145元。記者表示要一個沒有拆過包裝的新機,售貨員聲稱店在別的地方,要記者等一下。一會兒,一名女子就拿著一個MP3盒子過來。
記者仔細檢查發現,包裝充電器、數據線和耳機的膠袋都是嶄新的,可裝MP3外膠袋明顯陳舊,上面布滿了褶皺。再仔細一瞧機身,上面還有一些臟物,顯示屏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指紋。在機身背面的不銹鋼背夾,記者看到明顯的磨痕,顯然是別人用過的。記者要求再拿一個新機,可發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當記者以不是新機為由不買時,售貨員變得不高興了,在記者身后忿忿地甩下一句話:“這么低的價格還想要買新機。”
MP4電池功效減半
今年8月19日,市民黃浦東準備買一個MP4送給女友,他來到海口DC城外場以400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款青華紫光MP4。商家從外面店鋪里拿一個新機子給他,并當場試用,小黃覺得沒有多大問題,就付了錢。
“沒想到回家過后,問題就出現了。”小黃說,機子使用不久就沒電了,每次充滿電大約只用2個小時,而產品說明書上表示可以用4個小時。小黃覺得機子有問題,就拿回商家更換。商家當即給小黃換了款新機,小黃以為這次是好的了。可回家沒多久就發現,換回來的機子還是有問題,每次充電充不滿,不管充多久的電,屏幕上老是顯示半格電池。
沒辦法,小黃只好將這部劣質的MP4留給自己用。聽了記者的介紹,他才明白商家可能將舊MP4翻新后,當新機子賣給了他。
換殼后價格漲幾倍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MP3、MP4的市場太混亂了,有數百個品牌,而且許多品牌沒有自主知識產權,一旦有暢銷的機型出現,大家競相模仿,這也給一些黑心商家創造了做假機會。據該人士介紹,一些商家將廢舊MP3、MP4回收后,對壞的進行維修、翻新或者回收一些雜牌機,換上一些品牌機的外殼,價格就會往上漲幾倍。
據了解,為了逃避執法部門的檢查,商家只是在柜臺上擺放一些樣品,其他貨物放在其他地方。這給執法檢查造成很大的困難。
記者從工商部門獲悉,今年以來,12315已經接到多起MP3、MP4質量問題的投訴。有關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也面臨許多難處,回收的廢舊機子是按新機賣的還是按二手機賣的,兩者之間很難鑒定。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索要有關憑證,最好在憑證上注明是新機還是二手機,投訴到有關部門后才有有力的證據證明商家涉嫌欺詐。